一月份越冬作物防寒抗冻要点

发布日期:2025-01-03 浏览次数:561

一、节气与农事

1月份的两个节气是小寒和大寒,这两个节气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农谚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说明此时是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段。

当前在地作物主要有油菜、小麦、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大棚草莓等,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寒抗冻、追施冬肥,确保其安全越冬;小麦和油菜要根据苗情,合理控旺、促弱转壮,并抓住适宜窗口期进行化学除草工作,为来年午季的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二、小麦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1月份,沿淮淮北小麦基本停止生长,江淮之间春性小麦缓慢生长。此时气温低,寒潮冻害和低温冷害是小麦经常遭遇的气象灾害。虽然小麦是一种耐低温作物,但若所经历的低温天气,持续时间和强度超过小麦某个生育阶段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极有可能发生低温冷害甚至冻害。所以1月份的田管重点是加强对小麦旺长苗、弱苗、黄苗、病苗、小苗及抗冻耐寒力差的品种的防寒抗冻工作。

1、小麦冻(冷)害类型及特征

小麦冻害是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麦穗生长停滞。冻害较轻麦田的麦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叶尖呈水烫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蓝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

1)越冬期冻害

早播,旺长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持续低温(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而形成的小麦冻害。一般分为冬季长寒型和交替冻融型两种类型。冬季长寒型是由于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交替冻融型是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气温回升的恢复生长,抗寒力下降,又遇到强降温造成的冻害。

越冬冻害一般以冻死部分叶片为主要特征,对生产危害较小。另外,整地质量差的麦田,特别是近年旋耕未镇压的麦田以及土壤墒情差的麦田,也可形成严重冻害。

2)早春冻害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月下旬至 3月中旬)发生的冻害。返青后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如遇寒流侵袭则易造成冻害。小麦发生早春冻害,心叶、幼穗首先受冻,而外部冻害特征一般不太明显,叶片干枯较轻。但降温幅度很大时也有叶片轻重不同的干枯。受冻轻时表现为麦叶叶尖退绿为黄色,尖部扭曲卷起;随着冻害的加重,叶片会失水干枯,叶片受冻部分先呈水烫状,随后变白干枯。严重干旱时,叶片易受冻干枯。

3)晚霜冻害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 4月中旬)发生的霜冻冻害。这一阶段小麦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对低温极为敏感,若遇气温突然下降,极易形成霜冻冻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回暖后又突然下降形成的霜冻。拔节后孕穗期发生的晚霜冻害,一般外部症状不明显,主要是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受冻。但降温幅度很大、温度很低时也可造成叶片严重干枯,这样的地块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几乎全部冻死。

2、防御小麦冻(冷)害的主要措施

寒潮冻害和低温冷害是我省小麦经常遭遇的气象灾害,依据冻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对应的综合预防措施,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1)选种抗寒耐冻品种

要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土壤特性选择品种。淮北早茬选用半冬或半冬偏冬性品种,沿淮早中旱茬选用半冬或弱春性品种。此外,易发生小麦春霜冻害的区域,生产上要选用和搭配种植拔节晚而抽穗并不晚的品种,要因地制宜选择抗寒耐冻的品种。

2)适期适量播种

适期播种和适量播种是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方式、整地和播种质量等因素,并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水土资源,打造合理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构建适宜群体结构,预防冬春冻害,是奠定稳产高产基础的重要技术措施。

3)培育壮苗防冻

小麦壮苗越冬,因植株体内养分积累多,分蘖节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即使遇到不可避免的冻害,其受冻程度也远小于旺苗和弱苗。对旺长麦苗,可选择在无霜冻的晴天上午、土壤墒情适宜时,适度开展镇压,使根土密接,提高保暖防冻能力;对晚播弱苗,可壅施腊肥、促弱转壮,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4)化学防冻

可在寒潮来临之前,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物刺激素或优质的叶面肥,如每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辉隆宝50毫升或益施帮50毫升等产品,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预防或减轻冻害。

3、小麦受冻害的主要补救措施

小麦潜伏芽迅速萌动发育成穗,是冻后高产群体再构的生物学基础。且小麦具有分蘖特性,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再加强肥水管理等,冻害较重的麦田,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小麦受冻后,通常的补救措施是采取施肥和浇水,可补充适量氮肥,再加上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物刺激素、优质叶面肥等,如0.02%二氢卟吩铁或辉隆宝或益施帮等产品,帮助小麦恢复健康生长;在冬春多干旱的地区,冻后补水尤为重要,避免因干旱导致冻害恶化,最后植株死亡。

三、油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油菜抗寒能力较弱,针对1月份气象条件和油菜苗情长势,做好油菜控旺促弱转壮及防寒抗冻措施,是确保油菜能安全越冬的关键要点。

1、易受冻害的油菜类型

油菜容易遭受冻害的三种类型为:一是前期生长发育旺盛的大苗,其中出现早苔早花的油菜容易受冻;二是播栽偏晚的小苗弱苗,由于根系浅,植株抗冻能力弱,有的整株被冻死;三是部分播种、移栽较迟,长势中等但施氮水平偏高、叶片嫩绿的田块,嫩叶出现萎蔫、坏死。

冻害的症状主要是苔茎冻裂、萎缩下垂或折断,呈水渍状;叶片受冻呈烫伤状萎蔫,然后逐渐失绿变黄,严重时变成枯白,也有部分叶片因严重积雪造成机械损伤。

   2、防冻及灾后补救措施

1)中耕培土,覆盖抗寒

在寒流来临前,中耕培土壅蔸,提高根系抗冻能力,特别是对受冻严重出现拔根掀苗的田块,培土壅根可防止植株根土分离失水死亡。培土以培至第一片叶基部为宜,既能直接保护根部,又能预防后期倒伏。

田块解冻后,应及时清理疏通“三沟”(墒沟、腰沟、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渍畅通,降低田间湿度,预防渍害发生,促进油菜根系健康生长。

2)控旺促弱,壮苗抗寒

培育壮苗是抗低温冻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坚持分类管理,控旺促弱,培育壮苗。对晚播弱苗,结合中耕松土,亩追施5~10公斤尿素提苗,加快苗情转化;对旺长田块,选择晴天中午摘除早苔早花,促进基部分枝多发以确保高产,同时喷施烯效唑等化学调控剂,促进植株矮壮和根系发育,提高抗寒防冻能力。

在寒潮来临之前或将出现急剧降温天气时,可提前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物刺激素等增强油菜防抗抗冻能力,如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辉隆宝50毫升或益施帮50毫升等。

3)冻株离田,防病减损

对受冻明显田块,要及时摘除冻死的主茎和严重受冻的叶片带出田外,并喷施杀菌剂,防止菌核病病原菌入侵油菜植株伤口溃烂处,减少病害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摘除时用刀从菜苔或叶片冻死分界线以下2厘米处斜割,保留苔茬10厘米左右,以利于新(叶)芽生长。 

四、大棚草莓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的抗寒防冻措施,减轻对草莓栽培生产的影响。

1、修补棚膜加固大棚。

加强检查,加固棚架和棚膜。棚架不牢固的,要在大风寒潮来临之前,抓紧加固,防止被大风刮倒;棚膜要仔细检查,及时修补破损处和缺口,严密封闭棚膜,防止冷空气进入棚内。

2、适时覆盖和保温

当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低于零下时覆盖第三层薄膜;当夜间最低气温低于零下8度时覆盖笫四层薄膜,或在大棚外围提前增加覆盖设施(如草帘、保温被、无纺布等),并用绳索固定,防治大风吹倒,以确保保温效果。

3、必要时辅助加温

在三膜覆盖栽培情况下,当外界最低气温低于零下六度时,建议采取加温保花保果措施,在确保草莓大棚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宜采用棚内电加温通暖气、使用环流风机、燃烧液体酒精等加温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酒精等燃料加温时,燃料装置必须能够保证燃烧7小时,夜间不得独自一人进棚添加燃料。

4、增强草莓抗逆能力

可在低温来临前,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0.02%二氢卟吩铁4-8/桶水,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同时也要做好田管工作,一是要严格控制灌水,寒潮来袭前和侵袭后的低温期严禁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加重冷害、冻害;二是做好病害防治,低温高湿环境中,注意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三是要及时采收,草莓应注意及时采收,以免加重植株负担,导致植株衰弱、抗逆能力下降。

五、露地蔬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1、培土壅根,加强覆盖

低温寒流来临之前,将土培于蔬菜根旁,促进根系生长,防治根系被冻伤;同时采用塑料薄膜、无纺布或遮阳网等覆盖物覆盖防寒。寒潮期间,要加强遮掩覆盖,延缓冻融过程,防止蔬菜冻伤失去商品性。

2、清沟理墒,除湿降渍

雨雪天气容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出现沤根现象;蔬菜表面容易受到冻害,造成死苗烂菜。寒潮或者雨雪前后,要及时将菜田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

3、强壮植株,及时采收

在寒流、大雪来临之前,可每亩喷施0.02%二氢卟吩铁3-6,提高蔬菜植株抗寒能力,减少烂菜和冻伤现象出现;同时及时采收,减少烂菜、降低损耗。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一、节气与农事

1月份的两个节气是小寒和大寒,这两个节气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农谚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说明此时是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段。

当前在地作物主要有油菜、小麦、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大棚草莓等,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寒抗冻、追施冬肥,确保其安全越冬;小麦和油菜要根据苗情,合理控旺、促弱转壮,并抓住适宜窗口期进行化学除草工作,为来年午季的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二、小麦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1月份,沿淮淮北小麦基本停止生长,江淮之间春性小麦缓慢生长。此时气温低,寒潮冻害和低温冷害是小麦经常遭遇的气象灾害。虽然小麦是一种耐低温作物,但若所经历的低温天气,持续时间和强度超过小麦某个生育阶段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极有可能发生低温冷害甚至冻害。所以1月份的田管重点是加强对小麦旺长苗、弱苗、黄苗、病苗、小苗及抗冻耐寒力差的品种的防寒抗冻工作。

1、小麦冻(冷)害类型及特征

小麦冻害是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麦穗生长停滞。冻害较轻麦田的麦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叶尖呈水烫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蓝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

1)越冬期冻害

早播,旺长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持续低温(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而形成的小麦冻害。一般分为冬季长寒型和交替冻融型两种类型。冬季长寒型是由于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交替冻融型是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气温回升的恢复生长,抗寒力下降,又遇到强降温造成的冻害。

越冬冻害一般以冻死部分叶片为主要特征,对生产危害较小。另外,整地质量差的麦田,特别是近年旋耕未镇压的麦田以及土壤墒情差的麦田,也可形成严重冻害。

2)早春冻害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月下旬至 3月中旬)发生的冻害。返青后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如遇寒流侵袭则易造成冻害。小麦发生早春冻害,心叶、幼穗首先受冻,而外部冻害特征一般不太明显,叶片干枯较轻。但降温幅度很大时也有叶片轻重不同的干枯。受冻轻时表现为麦叶叶尖退绿为黄色,尖部扭曲卷起;随着冻害的加重,叶片会失水干枯,叶片受冻部分先呈水烫状,随后变白干枯。严重干旱时,叶片易受冻干枯。

3)晚霜冻害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 4月中旬)发生的霜冻冻害。这一阶段小麦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对低温极为敏感,若遇气温突然下降,极易形成霜冻冻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回暖后又突然下降形成的霜冻。拔节后孕穗期发生的晚霜冻害,一般外部症状不明显,主要是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受冻。但降温幅度很大、温度很低时也可造成叶片严重干枯,这样的地块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几乎全部冻死。

2、防御小麦冻(冷)害的主要措施

寒潮冻害和低温冷害是我省小麦经常遭遇的气象灾害,依据冻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对应的综合预防措施,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1)选种抗寒耐冻品种

要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土壤特性选择品种。淮北早茬选用半冬或半冬偏冬性品种,沿淮早中旱茬选用半冬或弱春性品种。此外,易发生小麦春霜冻害的区域,生产上要选用和搭配种植拔节晚而抽穗并不晚的品种,要因地制宜选择抗寒耐冻的品种。

2)适期适量播种

适期播种和适量播种是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方式、整地和播种质量等因素,并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水土资源,打造合理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构建适宜群体结构,预防冬春冻害,是奠定稳产高产基础的重要技术措施。

3)培育壮苗防冻

小麦壮苗越冬,因植株体内养分积累多,分蘖节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即使遇到不可避免的冻害,其受冻程度也远小于旺苗和弱苗。对旺长麦苗,可选择在无霜冻的晴天上午、土壤墒情适宜时,适度开展镇压,使根土密接,提高保暖防冻能力;对晚播弱苗,可壅施腊肥、促弱转壮,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4)化学防冻

可在寒潮来临之前,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物刺激素或优质的叶面肥,如每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辉隆宝50毫升或益施帮50毫升等产品,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预防或减轻冻害。

3、小麦受冻害的主要补救措施

小麦潜伏芽迅速萌动发育成穗,是冻后高产群体再构的生物学基础。且小麦具有分蘖特性,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再加强肥水管理等,冻害较重的麦田,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小麦受冻后,通常的补救措施是采取施肥和浇水,可补充适量氮肥,再加上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物刺激素、优质叶面肥等,如0.02%二氢卟吩铁或辉隆宝或益施帮等产品,帮助小麦恢复健康生长;在冬春多干旱的地区,冻后补水尤为重要,避免因干旱导致冻害恶化,最后植株死亡。

三、油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油菜抗寒能力较弱,针对1月份气象条件和油菜苗情长势,做好油菜控旺促弱转壮及防寒抗冻措施,是确保油菜能安全越冬的关键要点。

1、易受冻害的油菜类型

油菜容易遭受冻害的三种类型为:一是前期生长发育旺盛的大苗,其中出现早苔早花的油菜容易受冻;二是播栽偏晚的小苗弱苗,由于根系浅,植株抗冻能力弱,有的整株被冻死;三是部分播种、移栽较迟,长势中等但施氮水平偏高、叶片嫩绿的田块,嫩叶出现萎蔫、坏死。

冻害的症状主要是苔茎冻裂、萎缩下垂或折断,呈水渍状;叶片受冻呈烫伤状萎蔫,然后逐渐失绿变黄,严重时变成枯白,也有部分叶片因严重积雪造成机械损伤。

   2、防冻及灾后补救措施

1)中耕培土,覆盖抗寒

在寒流来临前,中耕培土壅蔸,提高根系抗冻能力,特别是对受冻严重出现拔根掀苗的田块,培土壅根可防止植株根土分离失水死亡。培土以培至第一片叶基部为宜,既能直接保护根部,又能预防后期倒伏。

田块解冻后,应及时清理疏通“三沟”(墒沟、腰沟、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渍畅通,降低田间湿度,预防渍害发生,促进油菜根系健康生长。

2)控旺促弱,壮苗抗寒

培育壮苗是抗低温冻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坚持分类管理,控旺促弱,培育壮苗。对晚播弱苗,结合中耕松土,亩追施5~10公斤尿素提苗,加快苗情转化;对旺长田块,选择晴天中午摘除早苔早花,促进基部分枝多发以确保高产,同时喷施烯效唑等化学调控剂,促进植株矮壮和根系发育,提高抗寒防冻能力。

在寒潮来临之前或将出现急剧降温天气时,可提前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物刺激素等增强油菜防抗抗冻能力,如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辉隆宝50毫升或益施帮50毫升等。

3)冻株离田,防病减损

对受冻明显田块,要及时摘除冻死的主茎和严重受冻的叶片带出田外,并喷施杀菌剂,防止菌核病病原菌入侵油菜植株伤口溃烂处,减少病害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摘除时用刀从菜苔或叶片冻死分界线以下2厘米处斜割,保留苔茬10厘米左右,以利于新(叶)芽生长。 

四、大棚草莓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的抗寒防冻措施,减轻对草莓栽培生产的影响。

1、修补棚膜加固大棚。

加强检查,加固棚架和棚膜。棚架不牢固的,要在大风寒潮来临之前,抓紧加固,防止被大风刮倒;棚膜要仔细检查,及时修补破损处和缺口,严密封闭棚膜,防止冷空气进入棚内。

2、适时覆盖和保温

当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低于零下时覆盖第三层薄膜;当夜间最低气温低于零下8度时覆盖笫四层薄膜,或在大棚外围提前增加覆盖设施(如草帘、保温被、无纺布等),并用绳索固定,防治大风吹倒,以确保保温效果。

3、必要时辅助加温

在三膜覆盖栽培情况下,当外界最低气温低于零下六度时,建议采取加温保花保果措施,在确保草莓大棚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宜采用棚内电加温通暖气、使用环流风机、燃烧液体酒精等加温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酒精等燃料加温时,燃料装置必须能够保证燃烧7小时,夜间不得独自一人进棚添加燃料。

4、增强草莓抗逆能力

可在低温来临前,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0.02%二氢卟吩铁4-8/桶水,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同时也要做好田管工作,一是要严格控制灌水,寒潮来袭前和侵袭后的低温期严禁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加重冷害、冻害;二是做好病害防治,低温高湿环境中,注意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三是要及时采收,草莓应注意及时采收,以免加重植株负担,导致植株衰弱、抗逆能力下降。

五、露地蔬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1、培土壅根,加强覆盖

低温寒流来临之前,将土培于蔬菜根旁,促进根系生长,防治根系被冻伤;同时采用塑料薄膜、无纺布或遮阳网等覆盖物覆盖防寒。寒潮期间,要加强遮掩覆盖,延缓冻融过程,防止蔬菜冻伤失去商品性。

2、清沟理墒,除湿降渍

雨雪天气容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出现沤根现象;蔬菜表面容易受到冻害,造成死苗烂菜。寒潮或者雨雪前后,要及时将菜田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

3、强壮植株,及时采收

在寒流、大雪来临之前,可每亩喷施0.02%二氢卟吩铁3-6,提高蔬菜植株抗寒能力,减少烂菜和冻伤现象出现;同时及时采收,减少烂菜、降低损耗。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