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灾害防控,打好苗情基础

发布日期:2024-12-02 浏览次数:819

在地越冬大田粮油作物冬季面临的灾害有两大类,一是非生物灾害,主要是低温冻害;二是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草害。近年来,异常气候常态化,灾害天气频繁化,只有未雨缪,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搞好灾害防控,才能确保在地越冬作物安全过冬,为来年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奠定良好的苗情基础。

一、油菜冬前防灾控害技术

(一)喷施对路制剂,提高植株防寒抗冻能力

于寒潮来临前3-5天或越冬前,每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g或辉隆宝50ml益施帮(冠无双)5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可预防和减轻冻害;也可在越冬前,喷施多效唑,以增强油菜防寒抗冻能力。所选药剂或叶面肥要按产品标签或说明书,规范使用。

(二)适期开展化学除草

根据田间草情草相,适时开展茎叶除草工作。

①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早熟禾、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等混生的杂交甘蓝型油菜田,在菜苗51-61心期,每亩选用10.8%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40-60ml,混用经正式登记在油菜上的烯草酮适量,配合50%草除灵30-35ml,对水30kg均匀喷雾。

②以稻槎菜、大巢菜、苣荬菜、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混生的田块,每亩选用10.8%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40-60ml,混用经正式登记在油菜上的烯草酮适量+30%二氯吡啶酸35-40ml,对水 30kg均匀喷雾。

③以繁缕、牛繁缕、猪殃殃、稻槎菜、泥湖菜、大巢菜、苣荬菜、野老鹳草等混发的田块,可选用经正式登记的草除灵、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复配剂,按所选药剂标签说明,规范使用。

油菜田化学除草注意事项:选择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用药;油菜花芽分化后,禁用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禁止用于芥菜型油菜,后茬种植敏感阔叶作物的田块慎用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草除灵只能用于杂交甘蓝型油菜5-6叶期的大壮苗田块,蕾薹期慎用草除灵。

(三)油菜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依据当地植保站的《病虫情报》,及时综合防治蚜虫(预防病毒病)、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菜螟等。防治蚜虫,每亩可选用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5-10ml5%英威(双丙环虫酯)15ml60%优拳(吡蚜·呋虫胺)20g70%吡虫啉3-5g等。防治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每亩可选用10%格力高(溴虫氟苯双酰胺)16-18ml。防治小菜蛾,每亩还可选用10%除尽(虫螨腈30-50ml24%帕力特(虫螨腈)25-30ml6%阿维·氯苯酰(宝剑、亮泰)40ml等。防治菜青虫,每亩还可选用6%阿维·氯苯酰(宝剑、亮泰)40ml4.5%高效氯氰菊酯30-50ml2.5%氟氯氰菊酯30-50ml等。以上药剂,如果采用常规方法施药,每亩对水30kg均匀喷雾。

二、小麦冬前防灾控害技术

(一)喷施对路制剂,提高植株防寒抗冻能力

于寒潮来临前3-5天或越冬前,每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g或辉隆宝50ml益施帮(冠无双)5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可增强植株防寒抗冻能力。

(二)小麦田杂草的发生演替与防除技术

1、稻茬小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演变

    1)稻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野燕麦、早熟禾、棒头草、黑麦草、硬草等。

    2)稻茬小麦田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稻槎菜、泥湖菜、碎米荠、大巢菜、荠菜、蓼、野老鹳草等。

3稻茬小麦田杂草演变特点

基本草相以禾草为主,禾阔混生,但出现一些新的演化趋势。一是菵草发生区域扩大,在部分麦区已上升为优势种群或亚优势种群。二是恶性杂草野老鹳草在部分麦区发生密度高。三是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呈上升趋势,防除难度加大。

2、沿淮淮北旱茬小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演变

1)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麦家公、刺儿菜、荠菜、泽漆、婆婆纳、宝盖草、大巢菜、王不留行、田旋花等。

    2)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野燕麦、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雀麦等。

3沿淮淮北旱茬小麦田杂草演变特点

这一区域的基本草相是阔叶草占绝对优势,但近年也出现一些新的演变趋势。一是禾本科杂草,如多花黑麦草、节节麦、大穗看麦娘发生危害面积扩大。多花黑麦草为牧草,在这一区域逸生麦田,危害有加重趋势。节节麦是世界性恶性杂草,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蔓延,以前主要发生在北方旱地和荒地,近年来发生区域和危害面积逐年扩增,对小麦产量、品质构成新的较大威胁。大穗看麦娘在沿淮麦区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渐成为新的难以防除的对象。二是恶性杂草婆婆纳的群落数量明显增加,使这一区域的草相更趋复杂化。三是这一区域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抗药性持续增强,例如抗性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等,常规药剂防除效果明显下降。

3、小麦田杂草配套化学防除技术

小麦田杂草防除要坚持 “封为基础,封杀结合,春草冬除,治早治小”的策略。冬前麦田杂草处于出土至幼苗期,杂草小而嫩,是最为敏感脆弱的阶段,也是杂草与小麦竞争刚开始的时期。同时,麦苗覆盖度低,有利于除草剂喷于靶标杂草,有助于药效发挥,只要选药对路,用药科学,一次施药基本可解决全季草害问题,且用药较早,对后茬作物安全性提高。

就系统配套化除技术来说,小麦田化除包括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和苗后适期“茎叶除草”。

1)封闭除草

可根据需要,选用经合法登记的对路除草剂。例如,可选用瑞飞特(50%丙草胺)或33%氟噻·吡酰·呋(拜宝玛)或55%异丙隆·吡氟酰草胺或40%砜吡草唑等。

小麦田封闭除草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整地开沟。地要整平,土要整碎,要适当掩籽,“三沟”要配套。秸秆还田的秸秆要扎碎、匀抛、深埋,防止大量秸秆残留在田面或浅表层,影响药液与土壤直接接触,干扰药膜的形成。

第二,要有适宜的墒情,田间不能太干也不能有明水或暗渍。

第三,及时用药,一般在播后苗前用药,适宜封闭期内,宜早不宜迟,喷雾要均匀周到。

2)小麦田茎叶除草

    第一,稻茬小麦田茎叶化除技术

    ①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单生或混生的田块,每亩可选用5%大能(唑啉·炔草酯)80-100ml(冬前用量)或4%优先(啶磺草胺)25-30ml等进行防除。

    ②抗性看麦娘、抗性日本看麦娘、菵草混发的田块,每亩可选用25%麦普瑞(环吡·异丙隆)250ml,按所选产品标签规范使用,要密切注意施药前后的气温变化,还要注意小麦品种、苗龄以及土壤墒情等。

    ③猪殃殃、婆婆纳、繁缕、牛繁缕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22%麦豹(氟吡·双唑酮)50ml3%春收(双氟· 唑草酮50ml等进行防除。

    ④禾阔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4%优先(啶磺草胺)25-30ml+20%锐超麦(双氟·氟氯酯)5-6.5g等进行防除。

第二,沿淮淮北旱茬小麦田茎叶化除技术

    ①低抗和非抗性阔叶杂草发生田块,每亩可选用3%春收(双氟· 唑草酮)50ml,也可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阔灭灵)或28.8%氯氟吡氧乙酸(科百斯)等进行防除。

②抗性猪殃殃、播娘蒿、婆婆纳等单生或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20%锐超麦(双氟·氟氯酯)5-6.5g20%麦施乐(双氟·氟氯酯)5-6.5g22%麦豹(氟吡·双唑酮)50ml等进行防除。

    ③野燕麦、黑麦草发生田块,每亩可选用5%大能(唑啉·炔草酯)100ml等进行防除。

    ④节节麦、部分阔叶杂草发生田块,每亩可选用狙击手(1%双氟·二磺)80-100ml进行防除。

    ⑤禾阔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4%优先(啶磺草胺)25-30ml+20%锐超麦(双氟·氟氯酯)5-6.5g或狙击手(1%双氟·二磺)80-100ml等进行防除。

第三,小麦田茎叶化除注意事项

①要把握最佳施药时期。一般在冬小麦31心以后、达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多处在2-4叶期,进行化学除草比较适宜。但是,24氯单剂或含有24氯成份的复配剂要在小麦41心后使用;拔节后的小麦田一般不宜使用除草剂,以免造成药害。

②要注意用药条件。冬季小麦田化除,一般要求平均气温在8℃以上,最低气温2℃以上,施药前后无强度寒流(具体各种药剂对施药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以所选药剂的标签说明为准),田间无积水。小麦黄苗、弱苗、病苗、小苗不宜施药。

③要选择施药时段。由于冬季气温低,一般宜安排在晴天上午的11时至下午2时用药,这个时段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④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

(三)小麦冬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蚜虫

麦蚜,俗称腻虫、油子,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等种类。

1)为害特点: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致使小麦叶片变黄,生长缓慢,麦苗长势差。同时,还传播病毒,若蚜虫带毒率高,可导致小麦黄矮病流行。另外,蚜虫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影响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2)防治技术

①在播种时,选用对路种衣剂拌种包衣。可选用27%银山护身符(苯醚··噻虫FS)或27.2%威播(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或60%鹰高(吡虫啉FS),按所选产品的标签说明进行拌种包衣。

②喷药防治。依据防治指标或当地植保站《病虫情报》,实行达标用药防治。每亩可选用5%英威(双丙环虫酯)15ml 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5-10ml20%呋虫胺25-30ml80%烯啶·吡蚜酮10g70%吡虫啉3-5g等,对水喷雾。

2、麦蜘蛛

麦蜘蛛,又名红蜘蛛、火龙等,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均以成螨和若螨刺吸汁液危害,受害小麦叶片出现黄白小点,叶片变黄,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药剂防治技术:依据防治指标或当地植保站《病虫情报》,实行达标用药防治。每亩可选用5%阿维菌素乳油10-20ml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ml等,对水喷雾防治。

3、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秆病。冬前发病在小麦3叶期前后始见病斑,以地下鞘或近地面处多见,未经杀菌种衣剂拌种包衣、菌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的早播田块病株率可达10-20%,甚至更高。冬前危害可导致烂芽、黄苗或死苗。烂芽,一般在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黄苗主要是因基部染病,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所致。病害死苗,多发生于小麦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可分为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期、春季病情回升期、发病高峰期、病情稳定期等阶段,重病株可引起后期白穗、倒伏。

防治技术:要在加强农业防治和搞好种衣剂拌种包衣的基础上,依据防治指标,适期开展防治。每亩可选用24%噻呋酰胺20ml18.7%扬穗(丙环·嘧菌酯)50ml12.5%氟环唑(欧博、欧得)30-40ml23%尊保(醚菌·氟环唑)40ml等,对水喷雾防治。

4、其它病虫害

冬前小麦病虫害还有根腐病、灰飞虱、地下害虫、麦黑潜叶蝇、局部草地贪夜蛾(冬前玉米茬)等,也要注意其发生动态,及时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防治根腐病,提倡用对路杀菌种衣剂拌种包衣。灰飞虱可与蚜虫一道兼治。防治麦黑潜叶蝇,每亩可选用1.8%阿维菌素30-50ml4.5%高效氯氰菊酯50ml,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首选杀虫种衣剂拌种包衣,如有发生并达防治指标,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等配成毒土,撒于麦垄锄入土中。防治局地冬前草地贪夜蛾幼虫,可选用6%阿维·氯苯酰(宝剑、亮泰)+甲维·茚虫威或甲维·虫螨腈等,按所选药剂标签说明,规范使用。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在地越冬大田粮油作物冬季面临的灾害有两大类,一是非生物灾害,主要是低温冻害;二是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草害。近年来,异常气候常态化,灾害天气频繁化,只有未雨缪,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搞好灾害防控,才能确保在地越冬作物安全过冬,为来年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奠定良好的苗情基础。

一、油菜冬前防灾控害技术

(一)喷施对路制剂,提高植株防寒抗冻能力

于寒潮来临前3-5天或越冬前,每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g或辉隆宝50ml益施帮(冠无双)5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可预防和减轻冻害;也可在越冬前,喷施多效唑,以增强油菜防寒抗冻能力。所选药剂或叶面肥要按产品标签或说明书,规范使用。

(二)适期开展化学除草

根据田间草情草相,适时开展茎叶除草工作。

①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早熟禾、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等混生的杂交甘蓝型油菜田,在菜苗51-61心期,每亩选用10.8%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40-60ml,混用经正式登记在油菜上的烯草酮适量,配合50%草除灵30-35ml,对水30kg均匀喷雾。

②以稻槎菜、大巢菜、苣荬菜、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混生的田块,每亩选用10.8%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40-60ml,混用经正式登记在油菜上的烯草酮适量+30%二氯吡啶酸35-40ml,对水 30kg均匀喷雾。

③以繁缕、牛繁缕、猪殃殃、稻槎菜、泥湖菜、大巢菜、苣荬菜、野老鹳草等混发的田块,可选用经正式登记的草除灵、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复配剂,按所选药剂标签说明,规范使用。

油菜田化学除草注意事项:选择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用药;油菜花芽分化后,禁用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禁止用于芥菜型油菜,后茬种植敏感阔叶作物的田块慎用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草除灵只能用于杂交甘蓝型油菜5-6叶期的大壮苗田块,蕾薹期慎用草除灵。

(三)油菜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依据当地植保站的《病虫情报》,及时综合防治蚜虫(预防病毒病)、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菜螟等。防治蚜虫,每亩可选用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5-10ml5%英威(双丙环虫酯)15ml60%优拳(吡蚜·呋虫胺)20g70%吡虫啉3-5g等。防治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每亩可选用10%格力高(溴虫氟苯双酰胺)16-18ml。防治小菜蛾,每亩还可选用10%除尽(虫螨腈30-50ml24%帕力特(虫螨腈)25-30ml6%阿维·氯苯酰(宝剑、亮泰)40ml等。防治菜青虫,每亩还可选用6%阿维·氯苯酰(宝剑、亮泰)40ml4.5%高效氯氰菊酯30-50ml2.5%氟氯氰菊酯30-50ml等。以上药剂,如果采用常规方法施药,每亩对水30kg均匀喷雾。

二、小麦冬前防灾控害技术

(一)喷施对路制剂,提高植株防寒抗冻能力

于寒潮来临前3-5天或越冬前,每亩用0.02%二氢卟吩铁3-6g或辉隆宝50ml益施帮(冠无双)5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可增强植株防寒抗冻能力。

(二)小麦田杂草的发生演替与防除技术

1、稻茬小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演变

    1)稻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野燕麦、早熟禾、棒头草、黑麦草、硬草等。

    2)稻茬小麦田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稻槎菜、泥湖菜、碎米荠、大巢菜、荠菜、蓼、野老鹳草等。

3稻茬小麦田杂草演变特点

基本草相以禾草为主,禾阔混生,但出现一些新的演化趋势。一是菵草发生区域扩大,在部分麦区已上升为优势种群或亚优势种群。二是恶性杂草野老鹳草在部分麦区发生密度高。三是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呈上升趋势,防除难度加大。

2、沿淮淮北旱茬小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演变

1)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麦家公、刺儿菜、荠菜、泽漆、婆婆纳、宝盖草、大巢菜、王不留行、田旋花等。

    2)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野燕麦、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雀麦等。

3沿淮淮北旱茬小麦田杂草演变特点

这一区域的基本草相是阔叶草占绝对优势,但近年也出现一些新的演变趋势。一是禾本科杂草,如多花黑麦草、节节麦、大穗看麦娘发生危害面积扩大。多花黑麦草为牧草,在这一区域逸生麦田,危害有加重趋势。节节麦是世界性恶性杂草,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蔓延,以前主要发生在北方旱地和荒地,近年来发生区域和危害面积逐年扩增,对小麦产量、品质构成新的较大威胁。大穗看麦娘在沿淮麦区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渐成为新的难以防除的对象。二是恶性杂草婆婆纳的群落数量明显增加,使这一区域的草相更趋复杂化。三是这一区域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抗药性持续增强,例如抗性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等,常规药剂防除效果明显下降。

3、小麦田杂草配套化学防除技术

小麦田杂草防除要坚持 “封为基础,封杀结合,春草冬除,治早治小”的策略。冬前麦田杂草处于出土至幼苗期,杂草小而嫩,是最为敏感脆弱的阶段,也是杂草与小麦竞争刚开始的时期。同时,麦苗覆盖度低,有利于除草剂喷于靶标杂草,有助于药效发挥,只要选药对路,用药科学,一次施药基本可解决全季草害问题,且用药较早,对后茬作物安全性提高。

就系统配套化除技术来说,小麦田化除包括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和苗后适期“茎叶除草”。

1)封闭除草

可根据需要,选用经合法登记的对路除草剂。例如,可选用瑞飞特(50%丙草胺)或33%氟噻·吡酰·呋(拜宝玛)或55%异丙隆·吡氟酰草胺或40%砜吡草唑等。

小麦田封闭除草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整地开沟。地要整平,土要整碎,要适当掩籽,“三沟”要配套。秸秆还田的秸秆要扎碎、匀抛、深埋,防止大量秸秆残留在田面或浅表层,影响药液与土壤直接接触,干扰药膜的形成。

第二,要有适宜的墒情,田间不能太干也不能有明水或暗渍。

第三,及时用药,一般在播后苗前用药,适宜封闭期内,宜早不宜迟,喷雾要均匀周到。

2)小麦田茎叶除草

    第一,稻茬小麦田茎叶化除技术

    ①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单生或混生的田块,每亩可选用5%大能(唑啉·炔草酯)80-100ml(冬前用量)或4%优先(啶磺草胺)25-30ml等进行防除。

    ②抗性看麦娘、抗性日本看麦娘、菵草混发的田块,每亩可选用25%麦普瑞(环吡·异丙隆)250ml,按所选产品标签规范使用,要密切注意施药前后的气温变化,还要注意小麦品种、苗龄以及土壤墒情等。

    ③猪殃殃、婆婆纳、繁缕、牛繁缕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22%麦豹(氟吡·双唑酮)50ml3%春收(双氟· 唑草酮50ml等进行防除。

    ④禾阔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4%优先(啶磺草胺)25-30ml+20%锐超麦(双氟·氟氯酯)5-6.5g等进行防除。

第二,沿淮淮北旱茬小麦田茎叶化除技术

    ①低抗和非抗性阔叶杂草发生田块,每亩可选用3%春收(双氟· 唑草酮)50ml,也可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阔灭灵)或28.8%氯氟吡氧乙酸(科百斯)等进行防除。

②抗性猪殃殃、播娘蒿、婆婆纳等单生或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20%锐超麦(双氟·氟氯酯)5-6.5g20%麦施乐(双氟·氟氯酯)5-6.5g22%麦豹(氟吡·双唑酮)50ml等进行防除。

    ③野燕麦、黑麦草发生田块,每亩可选用5%大能(唑啉·炔草酯)100ml等进行防除。

    ④节节麦、部分阔叶杂草发生田块,每亩可选用狙击手(1%双氟·二磺)80-100ml进行防除。

    ⑤禾阔混生田块,每亩可选用4%优先(啶磺草胺)25-30ml+20%锐超麦(双氟·氟氯酯)5-6.5g或狙击手(1%双氟·二磺)80-100ml等进行防除。

第三,小麦田茎叶化除注意事项

①要把握最佳施药时期。一般在冬小麦31心以后、达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多处在2-4叶期,进行化学除草比较适宜。但是,24氯单剂或含有24氯成份的复配剂要在小麦41心后使用;拔节后的小麦田一般不宜使用除草剂,以免造成药害。

②要注意用药条件。冬季小麦田化除,一般要求平均气温在8℃以上,最低气温2℃以上,施药前后无强度寒流(具体各种药剂对施药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以所选药剂的标签说明为准),田间无积水。小麦黄苗、弱苗、病苗、小苗不宜施药。

③要选择施药时段。由于冬季气温低,一般宜安排在晴天上午的11时至下午2时用药,这个时段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④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

(三)小麦冬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蚜虫

麦蚜,俗称腻虫、油子,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等种类。

1)为害特点: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致使小麦叶片变黄,生长缓慢,麦苗长势差。同时,还传播病毒,若蚜虫带毒率高,可导致小麦黄矮病流行。另外,蚜虫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影响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2)防治技术

①在播种时,选用对路种衣剂拌种包衣。可选用27%银山护身符(苯醚··噻虫FS)或27.2%威播(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或60%鹰高(吡虫啉FS),按所选产品的标签说明进行拌种包衣。

②喷药防治。依据防治指标或当地植保站《病虫情报》,实行达标用药防治。每亩可选用5%英威(双丙环虫酯)15ml 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5-10ml20%呋虫胺25-30ml80%烯啶·吡蚜酮10g70%吡虫啉3-5g等,对水喷雾。

2、麦蜘蛛

麦蜘蛛,又名红蜘蛛、火龙等,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均以成螨和若螨刺吸汁液危害,受害小麦叶片出现黄白小点,叶片变黄,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药剂防治技术:依据防治指标或当地植保站《病虫情报》,实行达标用药防治。每亩可选用5%阿维菌素乳油10-20ml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ml等,对水喷雾防治。

3、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秆病。冬前发病在小麦3叶期前后始见病斑,以地下鞘或近地面处多见,未经杀菌种衣剂拌种包衣、菌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的早播田块病株率可达10-20%,甚至更高。冬前危害可导致烂芽、黄苗或死苗。烂芽,一般在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黄苗主要是因基部染病,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所致。病害死苗,多发生于小麦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可分为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期、春季病情回升期、发病高峰期、病情稳定期等阶段,重病株可引起后期白穗、倒伏。

防治技术:要在加强农业防治和搞好种衣剂拌种包衣的基础上,依据防治指标,适期开展防治。每亩可选用24%噻呋酰胺20ml18.7%扬穗(丙环·嘧菌酯)50ml12.5%氟环唑(欧博、欧得)30-40ml23%尊保(醚菌·氟环唑)40ml等,对水喷雾防治。

4、其它病虫害

冬前小麦病虫害还有根腐病、灰飞虱、地下害虫、麦黑潜叶蝇、局部草地贪夜蛾(冬前玉米茬)等,也要注意其发生动态,及时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防治根腐病,提倡用对路杀菌种衣剂拌种包衣。灰飞虱可与蚜虫一道兼治。防治麦黑潜叶蝇,每亩可选用1.8%阿维菌素30-50ml4.5%高效氯氰菊酯50ml,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首选杀虫种衣剂拌种包衣,如有发生并达防治指标,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等配成毒土,撒于麦垄锄入土中。防治局地冬前草地贪夜蛾幼虫,可选用6%阿维·氯苯酰(宝剑、亮泰)+甲维·茚虫威或甲维·虫螨腈等,按所选药剂标签说明,规范使用。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