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知识
大棚草莓11月份的管理要点
发布日期:2024-11-08 浏览次数:987
11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气:立冬和小雪,“立冬”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小雪”则气寒而将雪,意味着天气将进一步转冷,在地作物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
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得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草莓从夏果变成了冬果,在国内高端水果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大棚草莓从9月上、中旬移栽进棚开始,经过生根缓苗、促根壮苗、促花芽分化等管理阶段后,到11月份大部分草莓都到了现蕾、开花、结果期,也是草莓产量和效益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能否做好草莓温湿度的调控、肥水管理、植株调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将直接影响到到草莓能否早结果、结好果,决定着草莓产量和效益。
一、大棚草莓温湿度的管理
在草莓生长的环境因子中,温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直接影响到草莓的花芽分化、开花结果,从而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草莓喜欢温凉的气候,需要一定的低温蓄冷量才能完成花芽分化。
草莓对温度很敏感,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花芽分化必须在5-17℃之间进行;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适温白天为15—25℃,夜间8℃-12℃;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最适宜温度是15—23℃;草莓现蕾后,日温应控制在25-28℃,夜温在10-12℃之间;花期日温应保持在23-25℃,夜温在8-1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草莓的授粉受精和种子的正常发育,造成大量落花和畸形果产生;膨果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3-25℃,夜温在6-8℃。温度越低,膨果越慢,但果实越大。
11 月是秋冬转换的季节,温度变化较大,大棚草莓要及时覆膜保温,晴天要及时通风降温、排湿,避免高温高湿的棚室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对草莓生长不利,因此在低温来临前,可以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二氢卟吩铁)和生物刺激素,提高草莓的抗逆性。
花期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下,湿度过高花药不能开裂,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不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造成畸形果;其它各时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为宜。
二、大棚草莓11月份的肥水管理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减低,经过控水蹲苗、打老叶等田间管理后,草莓花芽分化完成,随后进入现蕾、开花、结果期。草莓属于花果同期的作物,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对营养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草莓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需要及时合理的补充营养,保证开花结果的连续性。
1.根据草莓的生理特性和需肥规律,草莓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追肥要兼顾根系养护
草莓喜肥又怕肥:草莓属浅根系作物,大部分根系集中分布土表在0-25cm的范围内,根系活力容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草莓根系对肥料敏感,施肥不合理容易伤根,根系功能衰退,草莓的根系不仅是养分输送器官,还是合成草莓生长过程中所需内源激素的重要器官,所以施肥的同时要兼顾养根护根,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养根护根主要是通过调理根际土壤环境和施用促进根系生长的功能性肥料(含腐殖酸、海藻提取物、氨基酸等有机成分的水溶肥料和微生物菌剂)来实现。
(2)追肥要冲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
草莓需肥量大,尤其在膨果期对氮、磷、钾、钙等元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除了根部冲施肥料外,利用叶面辅助施肥快速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和调节物质,可以促进果实膨大和提高品质。
(3)科学配方施肥,养分要全面均衡
草莓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要分阶段看天、看地、看苗精准施肥,促进草莓优质高产。
除了氮磷钾外,草莓对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很大。草莓对钙的需求仅次于钾和氮,是必需的第三大元素。钙在草莓生长中起到多种作用,包括维持细胞壁的稳定性、参与信号传导和调节细胞功能,确保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等,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草莓硬度高,耐储运,光泽度好。草莓对镁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充足的镁来支持高效的光合作用。硼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过程有重要作用。锌元素参与植物的多种代谢过程,缺乏锌会影响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小而薄,颜色淡绿。
2. 草莓现蕾、开花、结果期的追肥方案
(1)现蕾期(草莓现蕾率50%以上)
草莓现蕾期对磷、钙、硼等营养元素需求量增加,可采用如下施肥方案:
① 对于弱苗:可冲施平衡肥+生根肥;叶面喷施新型免疫诱抗剂和含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科乐钙(19-16-19+3CaO+TE)3-5kg/亩+艾茹特1L/亩;
或丰沁美(19-19-20+Mg+TE)3-5kg/亩+碳路者1kg/亩;
或高得收(20-20-20+TE+生物刺激素)+卓润(微生物菌剂)。
叶面肥:泰诺克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或科迪收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② 对于壮苗:可冲施高磷的水溶肥+养根肥;叶面肥的使用同弱苗。
冲施肥:威晶磷钾(0-51-34+Zn+B)3-5kg/亩+富立健1L/亩或威晶磷钾(0-51-34+Zn+B)2-5kg/亩+拓戈1L/亩。
(2)膨果期追肥
在草莓坐果后到转色前,可以冲施平衡性水溶肥搭配养根护根的功能肥,叶面喷施含钙和硼的生物雌激素,促进膨果,提高品质,增加硬度,防止早衰;白果期选择高钾型水溶肥搭配功能性水溶肥,叶面喷施免疫诱抗剂和含中量元素的生物雌激素,促进果实着色增甜。
① 青果期:
科乐钙(19-16-19+3CaO+TE)3-5kg/亩+富立健1L/亩;
或丰沁美(19-19-20+Mg+TE)3-5kg/亩+福力嘉1L/亩;
或高得收(20-20-20+TE+生物刺激素)+福力嘉1L/亩。
叶喷:泰诺克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或科迪收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②白果期:
科乐钙(13-6-32+5CaO+TE)3-5kg/亩+富立健1L/亩
或丰沁美(10-9-32+Mg+TE)3-5kg/亩+福力嘉1L/亩
或高得收(15-5-30+2MgO+TE+生物刺激素)+福力嘉1L/亩
叶喷:泰斯福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顶花序采收后,腋花序又抽生并开花结果,植株负担重,如不及时施肥,容易表现早衰,所以到侧花序发生期、开花结果期还要追施,追肥方案参照上述方案。
三、做好摘老叶、疏果等田间管理
1、摘老叶
进入花果期后,每7-8天生长1片叶子,新叶不断产生,老叶不断枯死,需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匍匐茎,以减少营养消耗和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适当的叶子可以促进草莓的生长,一般留5-7片展开叶为宜。
2、疏果,抹侧芽
草莓的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一般每株有多个花序,每个花序有5-30朵花。同一花序中低级花序开花早,结果较大,高级花序开花晚,结果小,商品价值低。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顶花序保留6-8个果实,侧花序保存3-6个果实,去除畸形果、病果、小果,留果过多会导致早衰和断茬。顶花序抽生后,选择1-2个方位好且粗的侧芽,其余摘除。
四、病虫害防治
草莓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气候条件不同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也不同。11 月份草莓易发生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和蓟马、蚜虫和二斑叶螨等虫害。
(一)主要病害
1.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草莓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通过草莓表面或伤口侵染茎、叶、花和果实,还会在果蔬的运输和储藏过程中进行危害。苗弱、低温高湿易发病;持续的低温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均会引起灰霉病的发生。
灰霉病防治要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控措施。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适当稀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提高植株的抗性等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化学药剂防治,所用药剂如下表:
FRAC分类 |
代表药剂 |
#9 D1 |
露娜清(氟吡菌酰胺·嘧霉胺)60-80ml/亩叶喷 瑞镇(嘧菌环胺)30-45g/亩叶喷 |
#2 E3 |
速美克(腐霉利)75-100ml/亩叶喷 |
#12 E2 |
珍甜(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 )20-30ml/亩叶喷 |
#7 C2 |
凯泽(啶酰菌胺)30-45g/亩叶喷 健达(唑醚·氟唑菌酰胺)20-30ml/亩叶喷 |
微生物菌剂 |
赛内得(解淀粉芽孢杆菌)1L/亩冲施 |
不同分类的药剂轮换用药,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和防治
草莓白粉病是由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引起的草莓常见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草莓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棚内弱光、干湿交替的条件下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通常在扣棚膜后,棚内温度、湿度升高,会出现白粉病的第1个发病高峰,所以说覆棚膜之前是预防的最好节点。
草莓白粉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农业生产上选用抗病品种,均衡营养,补充钙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以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化学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常用化学药剂推荐如下:
盼立美(吡萘胺·苯甲唑)30-50ml/亩叶喷
锐收果香(氯氟醚.吡唑酯)20-40ml/亩叶喷
露娜森(氟菌·肟菌酯) 20-30ml/亩叶喷
健达(唑醚·氟酰胺)20-30ml/亩叶喷
信生(腈菌唑)20-30ml/亩叶喷
以上药剂交替用药,加大用水量,喷透是关键。
3.草霉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大类病害的总称,是引起草莓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有腐霉菌、疫霉菌、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拟盘多毛孢菌、尖胞炭疽菌等,这些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病株、水和农具传播,适宜的环境条件如低温高湿、土壤板结、重茬种植等因素会加剧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草莓根腐病是一种可以预防但难以彻底治愈的病害,所以生产上还是以防为主。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土壤灭菌、消毒:定植前清洁田园,深翻土壤,覆膜高温灭菌或者药物消毒;
2.改良土壤:增施充分腐熟的生物有机肥(脉素PRO、锦满哈达、沃壮丰)和中微量元素肥(葆力素);
3.草莓定植时使用利农(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300-500倍进行蘸根或者用利农100ml/亩浇定根水,可以和促进生根产品艾茹特或苗迪发混用;或者用微生物菌剂如卓润(解淀粉芽孢杆菌)1L/亩或怒壮(多粘类芽孢杆菌)加艾茹特或苗迪发1L/亩浇定根水,缓苗后再冲1-2次;
(二)主要虫害
11月份的主要虫害有蓟马、二斑叶螨、蚜虫,这几种害虫危害有个共同特点:通过吸食草莓的汁液,使草莓生长受阻,叶片变形,果实畸形,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它们隐蔽性强、繁殖速度快,极易发生成灾,因此需加强虫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治药剂如下:
向天笑(多杀霉素)30-45ml/亩
2.二斑叶螨 :满肃净(腈吡螨酯)+绿卫门(助剂)
宝越(螺螨酯.乙唑螨腈 )+绿卫门(助剂)
3.蚜虫:英威(双丙环虫酯)20-30ml/亩。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11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气:立冬和小雪,“立冬”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小雪”则气寒而将雪,意味着天气将进一步转冷,在地作物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
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得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草莓从夏果变成了冬果,在国内高端水果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大棚草莓从9月上、中旬移栽进棚开始,经过生根缓苗、促根壮苗、促花芽分化等管理阶段后,到11月份大部分草莓都到了现蕾、开花、结果期,也是草莓产量和效益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能否做好草莓温湿度的调控、肥水管理、植株调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将直接影响到到草莓能否早结果、结好果,决定着草莓产量和效益。
一、大棚草莓温湿度的管理
在草莓生长的环境因子中,温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直接影响到草莓的花芽分化、开花结果,从而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草莓喜欢温凉的气候,需要一定的低温蓄冷量才能完成花芽分化。
草莓对温度很敏感,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花芽分化必须在5-17℃之间进行;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适温白天为15—25℃,夜间8℃-12℃;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最适宜温度是15—23℃;草莓现蕾后,日温应控制在25-28℃,夜温在10-12℃之间;花期日温应保持在23-25℃,夜温在8-1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草莓的授粉受精和种子的正常发育,造成大量落花和畸形果产生;膨果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3-25℃,夜温在6-8℃。温度越低,膨果越慢,但果实越大。
11 月是秋冬转换的季节,温度变化较大,大棚草莓要及时覆膜保温,晴天要及时通风降温、排湿,避免高温高湿的棚室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对草莓生长不利,因此在低温来临前,可以叶面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二氢卟吩铁)和生物刺激素,提高草莓的抗逆性。
花期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下,湿度过高花药不能开裂,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不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造成畸形果;其它各时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为宜。
二、大棚草莓11月份的肥水管理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减低,经过控水蹲苗、打老叶等田间管理后,草莓花芽分化完成,随后进入现蕾、开花、结果期。草莓属于花果同期的作物,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对营养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草莓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需要及时合理的补充营养,保证开花结果的连续性。
1.根据草莓的生理特性和需肥规律,草莓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追肥要兼顾根系养护
草莓喜肥又怕肥:草莓属浅根系作物,大部分根系集中分布土表在0-25cm的范围内,根系活力容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草莓根系对肥料敏感,施肥不合理容易伤根,根系功能衰退,草莓的根系不仅是养分输送器官,还是合成草莓生长过程中所需内源激素的重要器官,所以施肥的同时要兼顾养根护根,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养根护根主要是通过调理根际土壤环境和施用促进根系生长的功能性肥料(含腐殖酸、海藻提取物、氨基酸等有机成分的水溶肥料和微生物菌剂)来实现。
(2)追肥要冲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
草莓需肥量大,尤其在膨果期对氮、磷、钾、钙等元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除了根部冲施肥料外,利用叶面辅助施肥快速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和调节物质,可以促进果实膨大和提高品质。
(3)科学配方施肥,养分要全面均衡
草莓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要分阶段看天、看地、看苗精准施肥,促进草莓优质高产。
除了氮磷钾外,草莓对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很大。草莓对钙的需求仅次于钾和氮,是必需的第三大元素。钙在草莓生长中起到多种作用,包括维持细胞壁的稳定性、参与信号传导和调节细胞功能,确保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等,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草莓硬度高,耐储运,光泽度好。草莓对镁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充足的镁来支持高效的光合作用。硼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过程有重要作用。锌元素参与植物的多种代谢过程,缺乏锌会影响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小而薄,颜色淡绿。
2. 草莓现蕾、开花、结果期的追肥方案
(1)现蕾期(草莓现蕾率50%以上)
草莓现蕾期对磷、钙、硼等营养元素需求量增加,可采用如下施肥方案:
① 对于弱苗:可冲施平衡肥+生根肥;叶面喷施新型免疫诱抗剂和含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科乐钙(19-16-19+3CaO+TE)3-5kg/亩+艾茹特1L/亩;
或丰沁美(19-19-20+Mg+TE)3-5kg/亩+碳路者1kg/亩;
或高得收(20-20-20+TE+生物刺激素)+卓润(微生物菌剂)。
叶面肥:泰诺克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或科迪收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② 对于壮苗:可冲施高磷的水溶肥+养根肥;叶面肥的使用同弱苗。
冲施肥:威晶磷钾(0-51-34+Zn+B)3-5kg/亩+富立健1L/亩或威晶磷钾(0-51-34+Zn+B)2-5kg/亩+拓戈1L/亩。
(2)膨果期追肥
在草莓坐果后到转色前,可以冲施平衡性水溶肥搭配养根护根的功能肥,叶面喷施含钙和硼的生物雌激素,促进膨果,提高品质,增加硬度,防止早衰;白果期选择高钾型水溶肥搭配功能性水溶肥,叶面喷施免疫诱抗剂和含中量元素的生物雌激素,促进果实着色增甜。
① 青果期:
科乐钙(19-16-19+3CaO+TE)3-5kg/亩+富立健1L/亩;
或丰沁美(19-19-20+Mg+TE)3-5kg/亩+福力嘉1L/亩;
或高得收(20-20-20+TE+生物刺激素)+福力嘉1L/亩。
叶喷:泰诺克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或科迪收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②白果期:
科乐钙(13-6-32+5CaO+TE)3-5kg/亩+富立健1L/亩
或丰沁美(10-9-32+Mg+TE)3-5kg/亩+福力嘉1L/亩
或高得收(15-5-30+2MgO+TE+生物刺激素)+福力嘉1L/亩
叶喷:泰斯福30-50ml/15kg水+华秋硕4g/15kg水
顶花序采收后,腋花序又抽生并开花结果,植株负担重,如不及时施肥,容易表现早衰,所以到侧花序发生期、开花结果期还要追施,追肥方案参照上述方案。
三、做好摘老叶、疏果等田间管理
1、摘老叶
进入花果期后,每7-8天生长1片叶子,新叶不断产生,老叶不断枯死,需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匍匐茎,以减少营养消耗和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适当的叶子可以促进草莓的生长,一般留5-7片展开叶为宜。
2、疏果,抹侧芽
草莓的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一般每株有多个花序,每个花序有5-30朵花。同一花序中低级花序开花早,结果较大,高级花序开花晚,结果小,商品价值低。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顶花序保留6-8个果实,侧花序保存3-6个果实,去除畸形果、病果、小果,留果过多会导致早衰和断茬。顶花序抽生后,选择1-2个方位好且粗的侧芽,其余摘除。
四、病虫害防治
草莓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气候条件不同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也不同。11 月份草莓易发生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和蓟马、蚜虫和二斑叶螨等虫害。
(一)主要病害
1.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草莓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通过草莓表面或伤口侵染茎、叶、花和果实,还会在果蔬的运输和储藏过程中进行危害。苗弱、低温高湿易发病;持续的低温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均会引起灰霉病的发生。
灰霉病防治要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控措施。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适当稀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提高植株的抗性等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化学药剂防治,所用药剂如下表:
FRAC分类 |
代表药剂 |
#9 D1 |
露娜清(氟吡菌酰胺·嘧霉胺)60-80ml/亩叶喷 瑞镇(嘧菌环胺)30-45g/亩叶喷 |
#2 E3 |
速美克(腐霉利)75-100ml/亩叶喷 |
#12 E2 |
珍甜(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 )20-30ml/亩叶喷 |
#7 C2 |
凯泽(啶酰菌胺)30-45g/亩叶喷 健达(唑醚·氟唑菌酰胺)20-30ml/亩叶喷 |
微生物菌剂 |
赛内得(解淀粉芽孢杆菌)1L/亩冲施 |
不同分类的药剂轮换用药,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和防治
草莓白粉病是由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引起的草莓常见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草莓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棚内弱光、干湿交替的条件下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通常在扣棚膜后,棚内温度、湿度升高,会出现白粉病的第1个发病高峰,所以说覆棚膜之前是预防的最好节点。
草莓白粉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农业生产上选用抗病品种,均衡营养,补充钙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以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化学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常用化学药剂推荐如下:
盼立美(吡萘胺·苯甲唑)30-50ml/亩叶喷
锐收果香(氯氟醚.吡唑酯)20-40ml/亩叶喷
露娜森(氟菌·肟菌酯) 20-30ml/亩叶喷
健达(唑醚·氟酰胺)20-30ml/亩叶喷
信生(腈菌唑)20-30ml/亩叶喷
以上药剂交替用药,加大用水量,喷透是关键。
3.草霉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大类病害的总称,是引起草莓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有腐霉菌、疫霉菌、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拟盘多毛孢菌、尖胞炭疽菌等,这些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病株、水和农具传播,适宜的环境条件如低温高湿、土壤板结、重茬种植等因素会加剧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草莓根腐病是一种可以预防但难以彻底治愈的病害,所以生产上还是以防为主。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土壤灭菌、消毒:定植前清洁田园,深翻土壤,覆膜高温灭菌或者药物消毒;
2.改良土壤:增施充分腐熟的生物有机肥(脉素PRO、锦满哈达、沃壮丰)和中微量元素肥(葆力素);
3.草莓定植时使用利农(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300-500倍进行蘸根或者用利农100ml/亩浇定根水,可以和促进生根产品艾茹特或苗迪发混用;或者用微生物菌剂如卓润(解淀粉芽孢杆菌)1L/亩或怒壮(多粘类芽孢杆菌)加艾茹特或苗迪发1L/亩浇定根水,缓苗后再冲1-2次;
(二)主要虫害
11月份的主要虫害有蓟马、二斑叶螨、蚜虫,这几种害虫危害有个共同特点:通过吸食草莓的汁液,使草莓生长受阻,叶片变形,果实畸形,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它们隐蔽性强、繁殖速度快,极易发生成灾,因此需加强虫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治药剂如下:
向天笑(多杀霉素)30-45ml/亩
2.二斑叶螨 :满肃净(腈吡螨酯)+绿卫门(助剂)
宝越(螺螨酯.乙唑螨腈 )+绿卫门(助剂)
3.蚜虫:英威(双丙环虫酯)20-30ml/亩。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 上一篇:加强灾害防控,打好苗情基础
- 下一篇:“三选、四适、一融合”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