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知识
6月份瓜果蔬菜的田间管理要点
发布日期:2025-06-10 浏览次数:181
6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芒种是农耕关键节点,“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意思是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适合作物种植,之后种植成活率就会越来越低;夏至预示盛夏来临,天气越来越炎热。6月份主要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高温高湿(日均气温25-32℃,空气湿度达70%~90%),利于病虫害滋生;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大风)易引发田间涝害,还可能对设施农业造成破坏。
6月是个农事繁忙的时节,既要忙收忙种、又要忙田间管理。瓜果蔬菜类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春茬瓜果蔬菜中后期的管理和伏缺菜的播种管理。
一、春茬瓜果蔬菜中后期的管理
6月份,春茬瓜果蔬菜已进入生长的中后期,随着高温的到来,植株长势开始由盛转弱,应加强环境调控、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出现早衰,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加强环境条件的调控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植株健壮生长的基础。春茬保护地种植的瓜果蔬菜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从前期低温到中后期的高温,温差变化大,前期低温需要通过多层覆盖来增温保温,中后期高温时段需要通过加大通风口、覆盖遮阳网、及时灌溉等措施适当降温和保湿,避免高温干旱引起早衰、日灼、裂果、脐腐、空心等生理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肥水管理防早衰,提质增产
在瓜果蔬菜生长的中后期,特别是一些连续开花结果的蔬菜,如黄瓜、丝瓜等葫芦科瓜类、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豇豆、毛豆等荚果类蔬菜,在连续采摘两至三茬后,土壤中的养分已大量消耗,植株根系也开始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很容易出现早衰,所以在生长的中后期要重视根系的养护和肥水的供应,同时还要借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刺激剂的应用,提高蔬菜作物的抗逆性,防止早衰,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具体的管理方案如下:
1.及时追肥,有机和无机相结合
有机水溶肥料是以游离氨基酸、腐植酸、海藻提取物、壳聚糖、聚谷氨酸、聚天门冬氨酸、糖蜜、低值鱼及发酵降解物等有机资源为主要原料,经过物理、化学和(或)生物等工艺过程,按植物生长所需添加适量大量、中量和(或)微量元素加工而成的、含有生物刺激素成分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所含有的天然有机降解成分对调理土壤、促进根系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有机水溶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搭配使用,调土养根,又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6月份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使得作物生长较快,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品质,可适当减少氮肥供应,选择高钾配方的水溶肥。优势方案有如下几种:
①易迈施钙荣(14-8-22+5CaO+2MgO)3—5kg/亩+富立健(有机质≥350g/L)1L/亩;
②易乐施(12-6-35+3MgO+TE )3—5kg/亩+艾茹特(植物提取物+Mn、Zn、Mo )1L/亩;
③科乐钙(13-6-32+5CaO+TE)3—5kg/亩+碳路者(有机质≥70%)1kg/亩;
④易迈施高钾(10-5-37+1.7MgO+TE)3—5kg/亩+富立健(有机质≥350g/L)1L/亩;
⑤高得收(15+5+30+2MgO+TE+生物刺激素)3—5kg/亩+碳路者(有机质≥70%)1kg/亩。
2.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抗逆提质增产
瓜果蔬菜在生长的中后期,当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不能满足膨果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时,可通过叶面追肥的方式补充养分。叶面追肥的优势在于能快速补充多种养分,肥料利用率高。叶面肥可以和植物免疫诱抗剂一起使用,增强抗逆能力。近年来含生物刺激素的叶面肥,在抗逆、提质增产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生物刺激素能使植物通过合成生长促进物质和(或)通过不受养分物质影响的营养过程来刺激其生长的成分,可达到提高植物养分利用率或吸收率,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及/或改良作物品质性状等效果目标。生物刺激素产品可分为四大类,植物源(藻类和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含有活体微生物或微生物发酵物)、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类(蛋白质分解物,微生物发酵提纯物及其他)、腐植酸和黄腐酸类。通常含生物刺激素叶面肥以氨基酸叶面肥和海藻提取物叶面肥应用最为普遍,螯合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叶面肥和植物免疫诱抗剂二氢卟吩铁配合使用,不仅能为瓜果蔬菜提供多种营养,缓解缺素症状,还能达到和海藻叶面肥同样的抗逆和提高品质的效果。
推荐使用如下产品或组合:
① 辉隆宝300-500倍+华秋硕(二氢卟吩铁)3500-5000倍
② 泰诺元300-500倍+华秋硕(二氢卟吩铁)3500-5000倍
③ 拓戈/望秋泡叶藻300-500倍
④保势腾500-750倍
(三)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6月份气温和湿度变化大,蔬菜病虫害进入高发期。6月份高发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等;虫害需重点防治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的危害。
1. 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①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刺盘孢属的炭疽菌引起的一种高等真菌病害, 因为它对瓜类、茄果类、豆类、草莓、葡萄等多种作物具有广泛的感染能力,并且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爆发,特别是在瓜果类作物结果中后期更易感病,严重时可导致减产30%~50%,故炭疽病有病害之王的称号。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枝梢、茎秆,具有强传染性和高枯萎率。炭疽病的初期症状包括不规则褐色病斑,并有外延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纹路明显,为褐色,伴有黑色小点粒。植物感染后会出现黄化、黑化,直至卷缩枯萎的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②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种子带菌苗期可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炭疽病菌需要高湿度环境才能生存和繁殖,最适生长温度在20-2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其存活和繁殖,相对湿度大于95%时,最适宜侵染和发病;炭疽病是一个弱寄生性的病害,一般洪涝过后及长时间阴雨潮湿天气易发生;低洼地、连作、过于密植、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差时宜发病。
③炭疽病的防治
防治炭疽病的关键在于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田间温度和湿度,同时结合适当的化学药剂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平衡施肥,底肥除大量元素复合肥外,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补充中微量元素(绿润美50—100公斤/亩);重视抗逆产品的使用如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和植物免疫诱抗剂,抗逆防早衰。
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防治炭疽病的药剂有很多,常用的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对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效,我们要根据药剂的特性、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抗性管理需求科学选择药剂。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来临之前,可以叶面喷施如百泰(吡唑.代森联)、绿大生(代森锰锌)、品润(代森联)、好迪施(百菌清)等提前预防,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凯润、阿陀、瑞收果香、世高、信生、初秋、农立富、阿米妙收,侬亲,盼立美等药剂,注意轮换用药或者使用复合配方,延缓抗性产生。对于有控旺需求的,如草莓育苗后中期可以选择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等抑制生长作用较强的药剂。
2. 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① 青枯病的危害
青枯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青枯病菌能够侵染茄科蔬菜、瓜类与豆类等44个科的450多种植物,主要症状包括植株急速萎蔫和维管束褐变。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叶片突然失水下垂,随后整株叶片呈现青灰色凋萎,茎基部维管束变褐,挤压可见乳白色菌脓溢出。
② 青枯病发生规律与环境条件
青枯病在高温(25-37℃)且高湿(时晴时雨、雨后暴晴)的环境下易发生。病原细菌通常是通过从根、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富集,施肥不当(偏施氮肥、磷钾不足或有机肥缺乏)导致植株抗病性下降,过度密植导致通风不良,农事操作造成根系损伤,加速病菌传播。
③ 青枯病的防治
青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合理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是基础,培育壮苗,健体栽培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控,可用微生物菌剂灌根提前预防:卓润1L/亩或怒壮1000g/亩灌根2—3次;可杀得叁仟1000-1500倍,噻唑锌750-1000倍叶面喷施,轮换用药。
3.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①病毒病的危害
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尤其是瓜类蔬菜。病毒病与其他的真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病的发生是一种系统性的病害,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后,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增殖,病毒也在不断增加,作物常常表现出花叶、小叶、蕨叶、生长点受阻、矮化不长等症状。病毒病一旦发生,难以防治, 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被称为“蔬菜癌症”。
②.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高温、干旱的环境下,作物长势一般比较弱,抗病抗逆能力差;高温干旱,蚜虫、蓟马、烟粉虱、灰飞虱等害虫在危害作物的同时,还可传播病毒病,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毒病无特效药,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虫控病相结合。
选用抗性品种或脱毒种子;加强栽培管理,均衡营养供应,提高抗病性;及时消灭传毒媒介;在病毒病高发季节,提早预防,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或毒氟磷+华秋硕,抑制病毒,刺激作物生长。
4.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6月份是鳞翅目害虫的高发期,这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茎秆或者钻蛀果实,对蔬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威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应以“早发现、早控制”为核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抓住幼虫低龄期用药,同时注意抗药性管理。化学药剂可以用格力高1500-3000倍,斯品诺750-1000倍,轮换用药。
二、伏缺菜的播种管理
每年入伏后到9月上旬,高温、暴雨、强光照、病虫草害、旱、涝等因素,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会产生阶段性的蔬菜供应数量和品种短缺,蔬菜价格上涨,俗称“伏缺期”。
为有效应对夏季蔬菜“伏缺”,有条件的基地可以利用连栋大棚和钢架大棚,通过覆盖遮阳网,采用微喷滴灌为蔬菜补水降温,同时采取加固生产设施,疏通沟渠等措施来应对灾害性天气。在6月下旬适宜种植上海青、毛白菜、生菜、空心菜、苋菜、韭菜、木耳菜等速生蔬菜品种和耐热的黄瓜、辣椒、茄子、豆角等缓解伏缺,同时做好耐热的夏黄瓜、夏豆角、秋辣椒、秋芹菜等蔬菜的育苗工作。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6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芒种是农耕关键节点,“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意思是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适合作物种植,之后种植成活率就会越来越低;夏至预示盛夏来临,天气越来越炎热。6月份主要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高温高湿(日均气温25-32℃,空气湿度达70%~90%),利于病虫害滋生;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大风)易引发田间涝害,还可能对设施农业造成破坏。
6月是个农事繁忙的时节,既要忙收忙种、又要忙田间管理。瓜果蔬菜类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春茬瓜果蔬菜中后期的管理和伏缺菜的播种管理。
一、春茬瓜果蔬菜中后期的管理
6月份,春茬瓜果蔬菜已进入生长的中后期,随着高温的到来,植株长势开始由盛转弱,应加强环境调控、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出现早衰,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加强环境条件的调控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植株健壮生长的基础。春茬保护地种植的瓜果蔬菜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从前期低温到中后期的高温,温差变化大,前期低温需要通过多层覆盖来增温保温,中后期高温时段需要通过加大通风口、覆盖遮阳网、及时灌溉等措施适当降温和保湿,避免高温干旱引起早衰、日灼、裂果、脐腐、空心等生理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肥水管理防早衰,提质增产
在瓜果蔬菜生长的中后期,特别是一些连续开花结果的蔬菜,如黄瓜、丝瓜等葫芦科瓜类、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豇豆、毛豆等荚果类蔬菜,在连续采摘两至三茬后,土壤中的养分已大量消耗,植株根系也开始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很容易出现早衰,所以在生长的中后期要重视根系的养护和肥水的供应,同时还要借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刺激剂的应用,提高蔬菜作物的抗逆性,防止早衰,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具体的管理方案如下:
1.及时追肥,有机和无机相结合
有机水溶肥料是以游离氨基酸、腐植酸、海藻提取物、壳聚糖、聚谷氨酸、聚天门冬氨酸、糖蜜、低值鱼及发酵降解物等有机资源为主要原料,经过物理、化学和(或)生物等工艺过程,按植物生长所需添加适量大量、中量和(或)微量元素加工而成的、含有生物刺激素成分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所含有的天然有机降解成分对调理土壤、促进根系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有机水溶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搭配使用,调土养根,又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6月份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使得作物生长较快,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品质,可适当减少氮肥供应,选择高钾配方的水溶肥。优势方案有如下几种:
①易迈施钙荣(14-8-22+5CaO+2MgO)3—5kg/亩+富立健(有机质≥350g/L)1L/亩;
②易乐施(12-6-35+3MgO+TE )3—5kg/亩+艾茹特(植物提取物+Mn、Zn、Mo )1L/亩;
③科乐钙(13-6-32+5CaO+TE)3—5kg/亩+碳路者(有机质≥70%)1kg/亩;
④易迈施高钾(10-5-37+1.7MgO+TE)3—5kg/亩+富立健(有机质≥350g/L)1L/亩;
⑤高得收(15+5+30+2MgO+TE+生物刺激素)3—5kg/亩+碳路者(有机质≥70%)1kg/亩。
2.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抗逆提质增产
瓜果蔬菜在生长的中后期,当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不能满足膨果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时,可通过叶面追肥的方式补充养分。叶面追肥的优势在于能快速补充多种养分,肥料利用率高。叶面肥可以和植物免疫诱抗剂一起使用,增强抗逆能力。近年来含生物刺激素的叶面肥,在抗逆、提质增产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生物刺激素能使植物通过合成生长促进物质和(或)通过不受养分物质影响的营养过程来刺激其生长的成分,可达到提高植物养分利用率或吸收率,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及/或改良作物品质性状等效果目标。生物刺激素产品可分为四大类,植物源(藻类和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含有活体微生物或微生物发酵物)、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类(蛋白质分解物,微生物发酵提纯物及其他)、腐植酸和黄腐酸类。通常含生物刺激素叶面肥以氨基酸叶面肥和海藻提取物叶面肥应用最为普遍,螯合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叶面肥和植物免疫诱抗剂二氢卟吩铁配合使用,不仅能为瓜果蔬菜提供多种营养,缓解缺素症状,还能达到和海藻叶面肥同样的抗逆和提高品质的效果。
推荐使用如下产品或组合:
① 辉隆宝300-500倍+华秋硕(二氢卟吩铁)3500-5000倍
② 泰诺元300-500倍+华秋硕(二氢卟吩铁)3500-5000倍
③ 拓戈/望秋泡叶藻300-500倍
④保势腾500-750倍
(三)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6月份气温和湿度变化大,蔬菜病虫害进入高发期。6月份高发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等;虫害需重点防治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的危害。
1. 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①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刺盘孢属的炭疽菌引起的一种高等真菌病害, 因为它对瓜类、茄果类、豆类、草莓、葡萄等多种作物具有广泛的感染能力,并且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爆发,特别是在瓜果类作物结果中后期更易感病,严重时可导致减产30%~50%,故炭疽病有病害之王的称号。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枝梢、茎秆,具有强传染性和高枯萎率。炭疽病的初期症状包括不规则褐色病斑,并有外延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纹路明显,为褐色,伴有黑色小点粒。植物感染后会出现黄化、黑化,直至卷缩枯萎的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②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种子带菌苗期可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炭疽病菌需要高湿度环境才能生存和繁殖,最适生长温度在20-2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其存活和繁殖,相对湿度大于95%时,最适宜侵染和发病;炭疽病是一个弱寄生性的病害,一般洪涝过后及长时间阴雨潮湿天气易发生;低洼地、连作、过于密植、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差时宜发病。
③炭疽病的防治
防治炭疽病的关键在于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田间温度和湿度,同时结合适当的化学药剂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平衡施肥,底肥除大量元素复合肥外,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补充中微量元素(绿润美50—100公斤/亩);重视抗逆产品的使用如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和植物免疫诱抗剂,抗逆防早衰。
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防治炭疽病的药剂有很多,常用的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对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效,我们要根据药剂的特性、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抗性管理需求科学选择药剂。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来临之前,可以叶面喷施如百泰(吡唑.代森联)、绿大生(代森锰锌)、品润(代森联)、好迪施(百菌清)等提前预防,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凯润、阿陀、瑞收果香、世高、信生、初秋、农立富、阿米妙收,侬亲,盼立美等药剂,注意轮换用药或者使用复合配方,延缓抗性产生。对于有控旺需求的,如草莓育苗后中期可以选择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等抑制生长作用较强的药剂。
2. 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① 青枯病的危害
青枯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青枯病菌能够侵染茄科蔬菜、瓜类与豆类等44个科的450多种植物,主要症状包括植株急速萎蔫和维管束褐变。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叶片突然失水下垂,随后整株叶片呈现青灰色凋萎,茎基部维管束变褐,挤压可见乳白色菌脓溢出。
② 青枯病发生规律与环境条件
青枯病在高温(25-37℃)且高湿(时晴时雨、雨后暴晴)的环境下易发生。病原细菌通常是通过从根、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富集,施肥不当(偏施氮肥、磷钾不足或有机肥缺乏)导致植株抗病性下降,过度密植导致通风不良,农事操作造成根系损伤,加速病菌传播。
③ 青枯病的防治
青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合理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是基础,培育壮苗,健体栽培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控,可用微生物菌剂灌根提前预防:卓润1L/亩或怒壮1000g/亩灌根2—3次;可杀得叁仟1000-1500倍,噻唑锌750-1000倍叶面喷施,轮换用药。
3.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①病毒病的危害
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尤其是瓜类蔬菜。病毒病与其他的真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病的发生是一种系统性的病害,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后,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增殖,病毒也在不断增加,作物常常表现出花叶、小叶、蕨叶、生长点受阻、矮化不长等症状。病毒病一旦发生,难以防治, 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被称为“蔬菜癌症”。
②.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高温、干旱的环境下,作物长势一般比较弱,抗病抗逆能力差;高温干旱,蚜虫、蓟马、烟粉虱、灰飞虱等害虫在危害作物的同时,还可传播病毒病,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毒病无特效药,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虫控病相结合。
选用抗性品种或脱毒种子;加强栽培管理,均衡营养供应,提高抗病性;及时消灭传毒媒介;在病毒病高发季节,提早预防,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或毒氟磷+华秋硕,抑制病毒,刺激作物生长。
4.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6月份是鳞翅目害虫的高发期,这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茎秆或者钻蛀果实,对蔬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威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应以“早发现、早控制”为核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抓住幼虫低龄期用药,同时注意抗药性管理。化学药剂可以用格力高1500-3000倍,斯品诺750-1000倍,轮换用药。
二、伏缺菜的播种管理
每年入伏后到9月上旬,高温、暴雨、强光照、病虫草害、旱、涝等因素,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会产生阶段性的蔬菜供应数量和品种短缺,蔬菜价格上涨,俗称“伏缺期”。
为有效应对夏季蔬菜“伏缺”,有条件的基地可以利用连栋大棚和钢架大棚,通过覆盖遮阳网,采用微喷滴灌为蔬菜补水降温,同时采取加固生产设施,疏通沟渠等措施来应对灾害性天气。在6月下旬适宜种植上海青、毛白菜、生菜、空心菜、苋菜、韭菜、木耳菜等速生蔬菜品种和耐热的黄瓜、辣椒、茄子、豆角等缓解伏缺,同时做好耐热的夏黄瓜、夏豆角、秋辣椒、秋芹菜等蔬菜的育苗工作。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 上一篇:小暑连大暑,田管莫马虎
- 下一篇:五月份主要粮食作物栽培与田管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