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次数:246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扬花散粉到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阶段,约占全生育期的一半,是玉米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生长发育特点: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果穗和籽粒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长。

    中心任务:延长根、茎、叶的功能期,保证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叶片早衰。

    主攻目标:增粒数和提粒重。

    主要技术措施:防止或减轻逆境胁迫和适时收获。

    一、补充营养

    玉米生物量大,产量高,需肥量多,花粒期追肥是稳产增产的关键。

    1、巧施“攻粒肥”。“一炮轰”或前期追肥不足、有脱氮迹象的地块,应于吐丝期追好攻粒肥,每亩沟施或穴施尿素5公斤,确保后期营养正常供应,以延长叶片持绿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避免出现短粗穗、果穗顶部枯死等现象。

    2、“一喷多防”。针对主要病虫害和不同灾情种类,采用植保无人机将对路杀虫、杀菌剂,功能型叶面肥与植物免疫诱抗剂或植物激活剂一次性混合喷施,达到既补充养分、防病治虫,又降损减害、促粒增重的目的。

    二、防病治虫

    (一)害虫防治

    1、蚜虫

    蚜虫繁殖力强,代数多,世代交替。不仅危害心叶、叶片、叶鞘,还危害雄穗、花丝和苞叶,尤其在干旱天气条件下发生危害更重,其中,玉米开花散粉是危害最猖狂的时期。既吸食植株汁液,还排泄粘液;使受害部位褪绿,雄穗抽生不畅,花粉少、质量差,上部功能叶发生霉污病,光合效率低,籽粒瘪瘦,产量下降。

    蚜虫的防治。可结合“一喷多防”,选用50%吡蚜酮(顶峰)、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50%吡蚜噻嗪酮(双电)、80%烯啶吡蚜酮或2.5%氟氯氰菊酯(劲彪)等。

    2、鳞翅目害虫

    为害我省夏玉米的鳞翅目害虫种类较多,大都有“迁移、群居、杂食和暴发性”等特点,其中,对花粒期玉米危害较重的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等。

1)主要鳞翅目害虫为害玉米的特点比较(见表1)。

               1  主要鳞翅目害虫为害玉米的特点比较

害虫名称

花粒期为害特点

玉米螟

为害雌雄穗、苞叶、花丝、嫩粒和茎秆。

棉铃虫

取食花丝、嫩粒和穗轴。

斜纹夜蛾

食害花丝和嫩粒等。

甜菜夜蛾

蛀茎或果穗。

草地贪夜蛾

钻蛀茎秆、雄穗、花丝、雌穗。

    2)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方案一:阿维菌素/甲维盐+康丹/康宽/9080/优福宽/拓普万+助剂;

    方案二:宝剑/亮泰/福戈/+除尽/茚虫威/艾绿士+助剂;

    方案三:康丹/康宽/9080/托普万+除尽/茚虫威/艾绿士+助剂;

    也可选用甲维虫螨腈+康丹/康宽/9080/托普万/茚虫威+助剂。

    注意事项:

    ①尽量使用作用机理不同,且能卵幼共杀的复配剂;

    ②最好施药时添加助剂,以增强药剂的渗透性;

    ③应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

    ④施药时间应掌握在早上9点前,或下午5点后;

    ⑤对水量要足,重点喷施雌、雄穗;

    ⑥根据虫情,决定是否需要二次施药;

    ⑦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性。

    (二)病害防治

    受秸秆粗放还田、过密栽培、高温、连阴雨、台风等诸多因素影响,大斑病、小班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危害程度加重,严重制约玉米单产的提升和品质的改善。

    1、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生长中后期叶部主要病害,特别是抽雄以后,危害更重。温湿度是影响其流行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一旦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叶片上的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传播,病势会迅速扩展蔓延。

    2、南方型锈病。南方锈病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多堆柄锈菌,仅在活体玉米植株上感染、生长和繁殖,病原体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会侵染果穗、叶鞘、苞叶等部位,其破坏性和致病性极强。当病害发生严重时,会同时影响叶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玉米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随之会造成籽粒干瘪,产量下降。

    1)病菌萌发、侵染温度。在高温下萌发、入侵和在寄主内扩展,显症需要低温,且雨日较多。

    2)病原菌越冬、越夏。因夏孢子存活力很弱,不形成有越冬能力的冬孢子。

    3)病原菌来源。黄淮海夏玉米区、辽以及闽、浙的南方锈病,粤春季南方锈病(台湾-台风);粤、桂及琼的南方锈病(菲律宾-台风);云、贵的南方锈病(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季风)。

    4)孢子传播。近菌源地的南方玉米区首先发病后,菌源随北上的台风、季风向广大区域传播,台风、季风发生时间、路径决定病害的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

    5)暴发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存在感病品种,取决于温度(日均温2426℃)、相对湿度(85%)。

    6)潜育期。感病到能观察到症状一般两周左右。

    7)始见到暴发流行时间。一个月左右。

    8)药剂防治。关键时期为发病初期和孢子高峰期;最佳时期为籽粒形成期。

    3、病害防治。药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稻清、凯润)、氯氟醚菌唑(瑞收丰泰)、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欧博)、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及复配制剂扬穗(丙环嘧菌酯)、氟环醚菌酯(尊宝)等+辉隆宝+二氢卟吩铁(百睿、华秋硕)或益施帮等。

    三、高温干旱和低温连阴雨胁迫

    (一)干旱

    玉米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因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大喇叭口至开花阶段最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近年来恶劣天气频发,玉米常因干旱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对于干旱胁迫,尽管玉米自身通过气孔、渗透、激素等调节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来减少或避免旱害损伤,但这一机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水分亏缺到植株维持生命的阈值以下时,将导致玉米生长减慢或停止或伤害或干枯。

    1、干旱程度的判断

             表2  花粒期干旱的土壤湿度和植株形态标准            

干旱程度

土壤相对含水量

植株形态变化

轻度干旱

65%70%

植株下部叶片中午出现短暂卷曲萎蔫

中度干旱

55%65%

植株上、下部叶片在中午时均发生短暂萎蔫

重度干旱

55%以下

植株上、下部叶片均出现永久性萎蔫(夜间不能恢复正常)

    2、浇灌。花粒期遇旱应灌好两次关键水:开花至籽粒形成期灌好增粒水;乳熟期灌好增重水。灌水要因质因墒而异,沙/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壤/黏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

    (二)高温热害

    1、高温杀雄。正常情况下,玉米扬花的适宜温度为2528℃,当气温持续高于32℃时,不利于花粉及花粉粒的发育成熟;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或花粉死亡,开花散粉受阻;花粉受害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当气温超过38℃时,雄穗不能开花。

    2、降低授粉受精几率。高温除杀雄外,还影响雌穗的发育,造成雌穗各部位分化异常,吐丝困难,花丝活力弱,雌雄不协调、授粉受精率低,结实不良、籽粒瘦瘪。

    花粒期遭遇高温,还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下降;植株过早衰亡,或提前结束生育进程而进入成熟期,灌浆时间缩短,百粒重、产量和品质降低。

    3、应对措施。及时浇灌“丰产水”,结合“一喷多防”,添加植物免疫诱抗剂二氢卟吩铁或植物激活剂益施帮等,以降低水分蒸腾消耗、增强根系吸收活力、促进叶绿素形成和改善光合作用等。

    (三)低温连阴雨影响

    低温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玉米的开花散粉受精,是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的主要复合型气象灾害之一。

    1、低温导致花粉花丝活力下降,授粉受精困难

    玉米花粉对低温极其敏感。当温度持续低于18℃(尤其是低于15℃)时,花粉活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致使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速度显著减缓。低温还使得花丝活力减弱,花丝伸长速度变慢,分泌吸引花粉和促进花粉管生长的物质减少。即使有少量花粉成功落在花丝上,花粉管在花丝中生长到达子房完成受精的过程可能变得极其缓慢甚至停滞。最终导致受精失败或受精延迟,形成空粒。

    2、连阴雨导致花粉、花丝失活,散粉受阻,授粉授精率低

    降雨会直接冲刷、打落花药中释放的花粉或已散落在空中的花粉,大大减少有效花粉的数量。也会冲刷掉花丝表面用于粘附花粉的分泌物,降低花粉在花丝上的附着率。

    持续的阴雨可能导致空气湿度长期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使得花粉粒极易吸湿破裂或粘连结块,失去散粉能力。同时,高湿环境也加速了花粉粒内养分的消耗,显著缩短花粉寿命。正常条件下花粉寿命约12天,低温高湿下可能缩短至几小时甚至完全失去活力。还可能导致花丝间积水,甚至诱发霉烂(如穗腐病),直接破坏花丝,使其完全丧失接受花粉的能力。

    3、寡照影响光合强度和干物质积累

    寡照是连阴雨天气的必然“伴侣”。其严重削弱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减缓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而光合产物的不足,会进一步加剧花粉和花丝发育不良、活力下降的问题,影响整个生殖过程的能量供应。同时,低温寡照还会缩短花丝的有效授粉期。

    低温连阴雨寡照对玉米开花散粉受精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导致雌穗秃尖、秃尾、空秆、稀粒、缺粒、半截穗等现象,结实率和品质大幅下降、产量损失惨重。另外,高湿环境极易诱发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进一步危害穗部发育和籽粒质量。

    4、解决办法

    1)排水防涝。雨后迅速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土壤通气性。

    2)根外追肥。喷施辉隆宝或磷酸二氢钾+二氢卟吩铁或益施帮等,补充营养,缓解胁迫。

    四、适时机械收获

    玉米最佳收获期是生理成熟期。判断玉米是否生理成熟,要“一算、二看、三掐、四观”。一算:算时间,即扬花授粉之日计,授粉后5055天,晚熟种取下限,早熟种取上限;二看:看苞叶,即苞叶干枯苍白、松弛即可收获;三掐:掐籽粒,即圆棒用手指摁不下陷;四观:观乳线,即乳线愈靠近穗轴成熟度愈高,直至消失为止完全成熟。玉米适期收获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根据品种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晚收,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促进田间站秆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机收损失率,减少晾晒管理和贮藏压力,确保丰产增收。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扬花散粉到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阶段,约占全生育期的一半,是玉米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生长发育特点: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果穗和籽粒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长。

    中心任务:延长根、茎、叶的功能期,保证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叶片早衰。

    主攻目标:增粒数和提粒重。

    主要技术措施:防止或减轻逆境胁迫和适时收获。

    一、补充营养

    玉米生物量大,产量高,需肥量多,花粒期追肥是稳产增产的关键。

    1、巧施“攻粒肥”。“一炮轰”或前期追肥不足、有脱氮迹象的地块,应于吐丝期追好攻粒肥,每亩沟施或穴施尿素5公斤,确保后期营养正常供应,以延长叶片持绿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避免出现短粗穗、果穗顶部枯死等现象。

    2、“一喷多防”。针对主要病虫害和不同灾情种类,采用植保无人机将对路杀虫、杀菌剂,功能型叶面肥与植物免疫诱抗剂或植物激活剂一次性混合喷施,达到既补充养分、防病治虫,又降损减害、促粒增重的目的。

    二、防病治虫

    (一)害虫防治

    1、蚜虫

    蚜虫繁殖力强,代数多,世代交替。不仅危害心叶、叶片、叶鞘,还危害雄穗、花丝和苞叶,尤其在干旱天气条件下发生危害更重,其中,玉米开花散粉是危害最猖狂的时期。既吸食植株汁液,还排泄粘液;使受害部位褪绿,雄穗抽生不畅,花粉少、质量差,上部功能叶发生霉污病,光合效率低,籽粒瘪瘦,产量下降。

    蚜虫的防治。可结合“一喷多防”,选用50%吡蚜酮(顶峰)、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50%吡蚜噻嗪酮(双电)、80%烯啶吡蚜酮或2.5%氟氯氰菊酯(劲彪)等。

    2、鳞翅目害虫

    为害我省夏玉米的鳞翅目害虫种类较多,大都有“迁移、群居、杂食和暴发性”等特点,其中,对花粒期玉米危害较重的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等。

1)主要鳞翅目害虫为害玉米的特点比较(见表1)。

               1  主要鳞翅目害虫为害玉米的特点比较

害虫名称

花粒期为害特点

玉米螟

为害雌雄穗、苞叶、花丝、嫩粒和茎秆。

棉铃虫

取食花丝、嫩粒和穗轴。

斜纹夜蛾

食害花丝和嫩粒等。

甜菜夜蛾

蛀茎或果穗。

草地贪夜蛾

钻蛀茎秆、雄穗、花丝、雌穗。

    2)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方案一:阿维菌素/甲维盐+康丹/康宽/9080/优福宽/拓普万+助剂;

    方案二:宝剑/亮泰/福戈/+除尽/茚虫威/艾绿士+助剂;

    方案三:康丹/康宽/9080/托普万+除尽/茚虫威/艾绿士+助剂;

    也可选用甲维虫螨腈+康丹/康宽/9080/托普万/茚虫威+助剂。

    注意事项:

    ①尽量使用作用机理不同,且能卵幼共杀的复配剂;

    ②最好施药时添加助剂,以增强药剂的渗透性;

    ③应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

    ④施药时间应掌握在早上9点前,或下午5点后;

    ⑤对水量要足,重点喷施雌、雄穗;

    ⑥根据虫情,决定是否需要二次施药;

    ⑦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性。

    (二)病害防治

    受秸秆粗放还田、过密栽培、高温、连阴雨、台风等诸多因素影响,大斑病、小班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危害程度加重,严重制约玉米单产的提升和品质的改善。

    1、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生长中后期叶部主要病害,特别是抽雄以后,危害更重。温湿度是影响其流行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一旦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叶片上的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传播,病势会迅速扩展蔓延。

    2、南方型锈病。南方锈病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多堆柄锈菌,仅在活体玉米植株上感染、生长和繁殖,病原体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会侵染果穗、叶鞘、苞叶等部位,其破坏性和致病性极强。当病害发生严重时,会同时影响叶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玉米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随之会造成籽粒干瘪,产量下降。

    1)病菌萌发、侵染温度。在高温下萌发、入侵和在寄主内扩展,显症需要低温,且雨日较多。

    2)病原菌越冬、越夏。因夏孢子存活力很弱,不形成有越冬能力的冬孢子。

    3)病原菌来源。黄淮海夏玉米区、辽以及闽、浙的南方锈病,粤春季南方锈病(台湾-台风);粤、桂及琼的南方锈病(菲律宾-台风);云、贵的南方锈病(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季风)。

    4)孢子传播。近菌源地的南方玉米区首先发病后,菌源随北上的台风、季风向广大区域传播,台风、季风发生时间、路径决定病害的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

    5)暴发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存在感病品种,取决于温度(日均温2426℃)、相对湿度(85%)。

    6)潜育期。感病到能观察到症状一般两周左右。

    7)始见到暴发流行时间。一个月左右。

    8)药剂防治。关键时期为发病初期和孢子高峰期;最佳时期为籽粒形成期。

    3、病害防治。药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稻清、凯润)、氯氟醚菌唑(瑞收丰泰)、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欧博)、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及复配制剂扬穗(丙环嘧菌酯)、氟环醚菌酯(尊宝)等+辉隆宝+二氢卟吩铁(百睿、华秋硕)或益施帮等。

    三、高温干旱和低温连阴雨胁迫

    (一)干旱

    玉米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因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大喇叭口至开花阶段最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近年来恶劣天气频发,玉米常因干旱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对于干旱胁迫,尽管玉米自身通过气孔、渗透、激素等调节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来减少或避免旱害损伤,但这一机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水分亏缺到植株维持生命的阈值以下时,将导致玉米生长减慢或停止或伤害或干枯。

    1、干旱程度的判断

             表2  花粒期干旱的土壤湿度和植株形态标准            

干旱程度

土壤相对含水量

植株形态变化

轻度干旱

65%70%

植株下部叶片中午出现短暂卷曲萎蔫

中度干旱

55%65%

植株上、下部叶片在中午时均发生短暂萎蔫

重度干旱

55%以下

植株上、下部叶片均出现永久性萎蔫(夜间不能恢复正常)

    2、浇灌。花粒期遇旱应灌好两次关键水:开花至籽粒形成期灌好增粒水;乳熟期灌好增重水。灌水要因质因墒而异,沙/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壤/黏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

    (二)高温热害

    1、高温杀雄。正常情况下,玉米扬花的适宜温度为2528℃,当气温持续高于32℃时,不利于花粉及花粉粒的发育成熟;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或花粉死亡,开花散粉受阻;花粉受害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当气温超过38℃时,雄穗不能开花。

    2、降低授粉受精几率。高温除杀雄外,还影响雌穗的发育,造成雌穗各部位分化异常,吐丝困难,花丝活力弱,雌雄不协调、授粉受精率低,结实不良、籽粒瘦瘪。

    花粒期遭遇高温,还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下降;植株过早衰亡,或提前结束生育进程而进入成熟期,灌浆时间缩短,百粒重、产量和品质降低。

    3、应对措施。及时浇灌“丰产水”,结合“一喷多防”,添加植物免疫诱抗剂二氢卟吩铁或植物激活剂益施帮等,以降低水分蒸腾消耗、增强根系吸收活力、促进叶绿素形成和改善光合作用等。

    (三)低温连阴雨影响

    低温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玉米的开花散粉受精,是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的主要复合型气象灾害之一。

    1、低温导致花粉花丝活力下降,授粉受精困难

    玉米花粉对低温极其敏感。当温度持续低于18℃(尤其是低于15℃)时,花粉活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致使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速度显著减缓。低温还使得花丝活力减弱,花丝伸长速度变慢,分泌吸引花粉和促进花粉管生长的物质减少。即使有少量花粉成功落在花丝上,花粉管在花丝中生长到达子房完成受精的过程可能变得极其缓慢甚至停滞。最终导致受精失败或受精延迟,形成空粒。

    2、连阴雨导致花粉、花丝失活,散粉受阻,授粉授精率低

    降雨会直接冲刷、打落花药中释放的花粉或已散落在空中的花粉,大大减少有效花粉的数量。也会冲刷掉花丝表面用于粘附花粉的分泌物,降低花粉在花丝上的附着率。

    持续的阴雨可能导致空气湿度长期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使得花粉粒极易吸湿破裂或粘连结块,失去散粉能力。同时,高湿环境也加速了花粉粒内养分的消耗,显著缩短花粉寿命。正常条件下花粉寿命约12天,低温高湿下可能缩短至几小时甚至完全失去活力。还可能导致花丝间积水,甚至诱发霉烂(如穗腐病),直接破坏花丝,使其完全丧失接受花粉的能力。

    3、寡照影响光合强度和干物质积累

    寡照是连阴雨天气的必然“伴侣”。其严重削弱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减缓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而光合产物的不足,会进一步加剧花粉和花丝发育不良、活力下降的问题,影响整个生殖过程的能量供应。同时,低温寡照还会缩短花丝的有效授粉期。

    低温连阴雨寡照对玉米开花散粉受精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导致雌穗秃尖、秃尾、空秆、稀粒、缺粒、半截穗等现象,结实率和品质大幅下降、产量损失惨重。另外,高湿环境极易诱发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进一步危害穗部发育和籽粒质量。

    4、解决办法

    1)排水防涝。雨后迅速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土壤通气性。

    2)根外追肥。喷施辉隆宝或磷酸二氢钾+二氢卟吩铁或益施帮等,补充营养,缓解胁迫。

    四、适时机械收获

    玉米最佳收获期是生理成熟期。判断玉米是否生理成熟,要“一算、二看、三掐、四观”。一算:算时间,即扬花授粉之日计,授粉后5055天,晚熟种取下限,早熟种取上限;二看:看苞叶,即苞叶干枯苍白、松弛即可收获;三掐:掐籽粒,即圆棒用手指摁不下陷;四观:观乳线,即乳线愈靠近穗轴成熟度愈高,直至消失为止完全成熟。玉米适期收获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根据品种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晚收,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促进田间站秆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机收损失率,减少晾晒管理和贮藏压力,确保丰产增收。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