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小麦越冬期间的田间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6-01-11 浏览次数:2037

油菜小麦越冬期间的田间管理技术

 

冬油菜和冬小麦是越年生作物,大田生长要经历一月份最寒冷时段。所以,一月份在地的油菜、小麦要加强以防寒抗冻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越冬。

一、防寒抗冻技术

(一)油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一月份江淮南部、沿江江南油菜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油菜易受冻害,冻害类型有三种,一是叶片受冻,二是引起“根拔”,三是蕾苔受冻。油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1、中耕培土,壅施有机肥。每亩施用土杂粪肥等有机肥10002000公斤,结合中耕培土护根。

2、覆盖保温。寒潮到来前,采用作物秸秆、谷壳、草木灰等覆盖油菜苗,可避免或减轻冷空气对油菜的直接伤害。

3、喷施多效唑,摘除早苔早花。对因播种(移栽)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油菜,于气温适宜时,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75公斤叶面喷雾,可增强植株抗寒力,但不要重喷。对冬前出现的早苔早花要趁晴天及时摘除,摘后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料。

4、喷施优质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于降温前,每亩用辉隆宝8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预防和减轻冻害。

(二)小麦冻(冷)害及防御措施

一月份沿淮淮北小麦停止生长,江淮之间春性小麦缓慢生长。寒潮冻害和低温冷害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遇的气象灾害。小麦属于耐低温作物,但当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其某个生育阶段所能忍受的范围就会引起冻害或冷害要重点加强旺苗、小(弱)苗、抗寒性差的小麦品种的防寒防冻工作。

1、小麦冻(冷)害类型

1)小麦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是指小麦生长进入冬季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在我国严寒的北方,常因冬季最低气温下降至-20℃左右,若在无雪层保护的多风干旱情况下,小麦常会被冻死。而偏南地区,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抗寒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积累,细胞液浓度增加,抗寒能力大大增强,一般不会冻死麦苗。但没有经过低温锻炼的麦苗,或播种早、生长过旺的麦苗,或耕作粗放,播种失时,冬前生长不足的麦苗,由于细胞组织内积累糖分少,细胞液浓度低,抗寒能力差,在气温骤降时,麦苗就容易受冻。表现为叶尖或叶片呈黄枯症状。由于埋在土层中的分蘖节、根系及茎生长点未被冻死,当气温回升后,麦苗逐渐恢复生长。

冬季冻害常引起以下后果:1)细胞结冰:这是低温直接作用的结果。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因低温而结冰,体积膨大,产生机械压力,同时,结冰后蒸气压降低,细胞内的水分不断向细胞间隙渗透,造成原生质脱水。如果冰晶压力与原生质脱水超过了原生质所承受的限度,原生质结构就会破坏而造成细胞死亡。在异常低温和气温骤然下降的情况下,原生质来不及向细胞间隙渗水,还可造成细胞内结冰,直接破坏原生质结构而造成冻害。(2)土壤冻融:由于土壤昼夜冻融交替,结冰时体积膨大,而解冻时体积缩小,将根系拉出地面,分蘖节暴露在外,以致干枯或受冻而死,称为“根拔”。在低洼淤土地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麦田,麦苗常在土壤冰冻层与非冻层交界处被截断,称为“凌截”,使根系和分蘖节被拉断而致死。

2)小麦春霜冻害

春霜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间,因寒潮降温发生的霜冻危害。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3月下旬~4月初,由于此时小麦已先后完成了春化与光照阶段的发育,抗寒能力显著降低,每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层温度骤降至0℃以下,便易发生春霜冻害。发生春霜冻害后的麦田,叶片似开水浸泡过,经太阳照射后便逐渐干枯。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其发育进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已进入雌雄蕊分化期或者以后生育进程的,则幼穗呈现萎缩变形,细胞解体而不透明;而未达到这一生育进程的,尚处在小花分化或二棱前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这就是麦田中往往表现出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一个穗子部分受冻,以及晚播麦比早播麦冻害轻的缘故。有些年份,小麦春霜冻害不止出现一次,而出现多次。

3)小麦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0℃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阶段,含水量较高,组织幼嫩,抵抗低温的能力大大削弱。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此时对环境低温和水分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特别敏感,若最低气温低于56℃就会受害。小麦产生低温冷害的特点是,茎叶部分不受其害,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多为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表现为延迟抽穗和抽出空颖白穗。严重时受害穗达20-30\%,甚至70-80\%

2、防御小麦低温冻害的主要措施

系统地讲,主要有以下技术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布局

易发生小麦春霜冻害的地方,生产上要选用和搭配种植拔节晚而抽穗并不晚的品种。农谚“雪下高山霜打洼”,就是说低洼地霜冻比较严重,同样,在一些跑墒的泡沙土和漏风淤土地,小麦霜冻历来比较严重。所以尽量不要把不耐冻的品种安排在这样的地形和地块上。

2)按品种属性,合理安排播种期

生产实践表明,冻害减产严重的地块多半是使用春性品种或半冬偏春品种且过早播种地块,特别是遇到暖冬年份,春性品种提前拔节,甚至出现年前拔节的现象,因而难以避过冬春期的寒流侵袭。所以,在容易发生寒潮降温的地区,小麦品种应用上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属性的品种,按当地前茬作物腾茬早迟,对小麦播种期进行合理安排。春性品种不宜过早播种,否则若遇暖冬年份提早拔节,极易遭受冻害。

3)培育壮苗越冬

小麦壮苗越冬,因植株体内养分积累多,分蘖节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即使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冻害情况下,其受害程度也大大低于早旺苗和晚弱苗。培育越冬壮苗是形成高产小麦的重要基础,需通过适时、适量播种以及良好的土壤墒情与播种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才可以实现。因此,培育壮苗既是小麦高产措施,又是防灾措施。

4)灌水防霜冻

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霜前灌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霜冻前灌水可以提高麦田近地面温度24℃,具有减轻霜害的作用。有喷灌条件的地区,在发生霜冻时喷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霜冻有较好的效果。

灌水防霜冻的方法,在北方干旱麦区使用较多,但当前各地墒情足,土壤含水量较高,多数地区无需冬灌,特别是南部麦区还要清理好“三沟”,防止渍、涝害。

5)加强晚弱苗的冬季防护

当前南部麦区晚弱苗比例较大,确保晚弱苗安全越冬的任务重。一般晚弱苗临近越冬时还不到3片叶,没有分蘖和次生根,麦苗素质弱,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强寒潮降温袭击危害。所以,必须加强对晚弱苗麦田的增温防寒工作,如撒施暖性农家肥料(土杂肥等),保护植株不受冻害。

6)喷施优质叶面肥

叶面喷肥,具有吸收快、营养全面、提高植株抗逆性等特点,对防御小麦低温冻害效果显著。每亩可选用辉隆宝80克或诺普丰4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3、小麦受霜冻后的主要补救措施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虽然地上部茎叶被冻死,但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肥水等栽培管理,仍可以重新分蘖,恢复生长,获得较好的产量。所以有“霜打麦子不可怕,一棵麦子发二叉”的农谚。小麦受冻后,通常的补救措施是浇水和补肥,补肥通常是速效氮肥,如尿素,配合喷施优质叶面肥,如辉隆宝,效果更好。在冬春多干旱的地区,如果冻后再遇旱,不仅使受冻麦苗得不到恢复生长,而且使冻害恶化,最后导致因旱致死。因此,冻后浇水补救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安徽农业大学对早期播种受冻麦田的观察,凡是主茎和第一大分蘖幼穗被冻死,第23小分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快生长,赶上未冻死的主茎和第一大分蘖幼穗发育进程,最后每穗结实粒与粒重也并未降低,只是单株有效穗数有所减少。又据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同位素试验证明,小麦受冻后,在一定时间内,冻“死”蘖的根叶均能继续吸收养分,同时冻“死”蘖与活蘖之间营养物质可以互相转移,而且死“蘖”向活蘖转移的多。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小麦受冻以后,只要积极采取肥水补救措施,是完全可以减轻冻害造成损失的。

二、优质叶面肥“辉隆宝”和“诺普丰”的功能与作用

(一)辉隆宝

“辉隆宝”具有六大功能:一是能激发土壤活力,补充营养元素,改善根际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二是能促进早熟增产。一般能使农作物提早3-5天成熟。粮食作物增产8-15\%,经济作物增产15-60\%。三是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四是能防病驱虫。在农作物防病治虫时,添加“辉隆宝”,对病害防效优于单用杀菌剂;对减少虫口密度效果也较明显。五是能增强农作物抗逆性。用了“辉隆宝”,农作物夏耐酷暑,冬抗严寒,多雨抗涝渍,少雨抗干旱。六是能缓解药害,降低污染。多年多地应用表明,喷施“辉隆宝”可以解药害,降污染,能促进被害作物恢复生长。

(二)诺普丰

“诺普丰”是高钾型水溶性复合肥,含钾量高达30\%,同时含有多种螯合态微量元素,如铁(Fe)占0.12\% 、锰(Mn)占0.11\%、锌(Zn)占0.11\%、铜(Cu)占0.10\%。作物喷施诺普丰后,能迅速补充钾素和上述微量元素,防止因缺钾、缺微而产生的生理性病害,同时,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

三、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油菜、小麦越冬期间,如遇气温较高时段,也有病虫发生危害,如蚜虫、小麦红蜘蛛、小麦早期纹枯病、油菜霜霉病等,要注意进行田间观察,适时开展防治。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2016111

油菜小麦越冬期间的田间管理技术

 

冬油菜和冬小麦是越年生作物,大田生长要经历一月份最寒冷时段。所以,一月份在地的油菜、小麦要加强以防寒抗冻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越冬。

一、防寒抗冻技术

(一)油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一月份江淮南部、沿江江南油菜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油菜易受冻害,冻害类型有三种,一是叶片受冻,二是引起“根拔”,三是蕾苔受冻。油菜防寒抗冻技术要点:

1、中耕培土,壅施有机肥。每亩施用土杂粪肥等有机肥10002000公斤,结合中耕培土护根。

2、覆盖保温。寒潮到来前,采用作物秸秆、谷壳、草木灰等覆盖油菜苗,可避免或减轻冷空气对油菜的直接伤害。

3、喷施多效唑,摘除早苔早花。对因播种(移栽)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油菜,于气温适宜时,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75公斤叶面喷雾,可增强植株抗寒力,但不要重喷。对冬前出现的早苔早花要趁晴天及时摘除,摘后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料。

4、喷施优质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于降温前,每亩用辉隆宝8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预防和减轻冻害。

(二)小麦冻(冷)害及防御措施

一月份沿淮淮北小麦停止生长,江淮之间春性小麦缓慢生长。寒潮冻害和低温冷害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遇的气象灾害。小麦属于耐低温作物,但当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其某个生育阶段所能忍受的范围就会引起冻害或冷害要重点加强旺苗、小(弱)苗、抗寒性差的小麦品种的防寒防冻工作。

1、小麦冻(冷)害类型

1)小麦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是指小麦生长进入冬季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在我国严寒的北方,常因冬季最低气温下降至-20℃左右,若在无雪层保护的多风干旱情况下,小麦常会被冻死。而偏南地区,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抗寒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积累,细胞液浓度增加,抗寒能力大大增强,一般不会冻死麦苗。但没有经过低温锻炼的麦苗,或播种早、生长过旺的麦苗,或耕作粗放,播种失时,冬前生长不足的麦苗,由于细胞组织内积累糖分少,细胞液浓度低,抗寒能力差,在气温骤降时,麦苗就容易受冻。表现为叶尖或叶片呈黄枯症状。由于埋在土层中的分蘖节、根系及茎生长点未被冻死,当气温回升后,麦苗逐渐恢复生长。

冬季冻害常引起以下后果:1)细胞结冰:这是低温直接作用的结果。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因低温而结冰,体积膨大,产生机械压力,同时,结冰后蒸气压降低,细胞内的水分不断向细胞间隙渗透,造成原生质脱水。如果冰晶压力与原生质脱水超过了原生质所承受的限度,原生质结构就会破坏而造成细胞死亡。在异常低温和气温骤然下降的情况下,原生质来不及向细胞间隙渗水,还可造成细胞内结冰,直接破坏原生质结构而造成冻害。(2)土壤冻融:由于土壤昼夜冻融交替,结冰时体积膨大,而解冻时体积缩小,将根系拉出地面,分蘖节暴露在外,以致干枯或受冻而死,称为“根拔”。在低洼淤土地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麦田,麦苗常在土壤冰冻层与非冻层交界处被截断,称为“凌截”,使根系和分蘖节被拉断而致死。

2)小麦春霜冻害

春霜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间,因寒潮降温发生的霜冻危害。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3月下旬~4月初,由于此时小麦已先后完成了春化与光照阶段的发育,抗寒能力显著降低,每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层温度骤降至0℃以下,便易发生春霜冻害。发生春霜冻害后的麦田,叶片似开水浸泡过,经太阳照射后便逐渐干枯。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其发育进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已进入雌雄蕊分化期或者以后生育进程的,则幼穗呈现萎缩变形,细胞解体而不透明;而未达到这一生育进程的,尚处在小花分化或二棱前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这就是麦田中往往表现出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一个穗子部分受冻,以及晚播麦比早播麦冻害轻的缘故。有些年份,小麦春霜冻害不止出现一次,而出现多次。

3)小麦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0℃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阶段,含水量较高,组织幼嫩,抵抗低温的能力大大削弱。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此时对环境低温和水分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特别敏感,若最低气温低于56℃就会受害。小麦产生低温冷害的特点是,茎叶部分不受其害,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多为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表现为延迟抽穗和抽出空颖白穗。严重时受害穗达20-30\%,甚至70-80\%

2、防御小麦低温冻害的主要措施

系统地讲,主要有以下技术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布局

易发生小麦春霜冻害的地方,生产上要选用和搭配种植拔节晚而抽穗并不晚的品种。农谚“雪下高山霜打洼”,就是说低洼地霜冻比较严重,同样,在一些跑墒的泡沙土和漏风淤土地,小麦霜冻历来比较严重。所以尽量不要把不耐冻的品种安排在这样的地形和地块上。

2)按品种属性,合理安排播种期

生产实践表明,冻害减产严重的地块多半是使用春性品种或半冬偏春品种且过早播种地块,特别是遇到暖冬年份,春性品种提前拔节,甚至出现年前拔节的现象,因而难以避过冬春期的寒流侵袭。所以,在容易发生寒潮降温的地区,小麦品种应用上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属性的品种,按当地前茬作物腾茬早迟,对小麦播种期进行合理安排。春性品种不宜过早播种,否则若遇暖冬年份提早拔节,极易遭受冻害。

3)培育壮苗越冬

小麦壮苗越冬,因植株体内养分积累多,分蘖节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即使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冻害情况下,其受害程度也大大低于早旺苗和晚弱苗。培育越冬壮苗是形成高产小麦的重要基础,需通过适时、适量播种以及良好的土壤墒情与播种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才可以实现。因此,培育壮苗既是小麦高产措施,又是防灾措施。

4)灌水防霜冻

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霜前灌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霜冻前灌水可以提高麦田近地面温度24℃,具有减轻霜害的作用。有喷灌条件的地区,在发生霜冻时喷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霜冻有较好的效果。

灌水防霜冻的方法,在北方干旱麦区使用较多,但当前各地墒情足,土壤含水量较高,多数地区无需冬灌,特别是南部麦区还要清理好“三沟”,防止渍、涝害。

5)加强晚弱苗的冬季防护

当前南部麦区晚弱苗比例较大,确保晚弱苗安全越冬的任务重。一般晚弱苗临近越冬时还不到3片叶,没有分蘖和次生根,麦苗素质弱,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强寒潮降温袭击危害。所以,必须加强对晚弱苗麦田的增温防寒工作,如撒施暖性农家肥料(土杂肥等),保护植株不受冻害。

6)喷施优质叶面肥

叶面喷肥,具有吸收快、营养全面、提高植株抗逆性等特点,对防御小麦低温冻害效果显著。每亩可选用辉隆宝80克或诺普丰4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3、小麦受霜冻后的主要补救措施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虽然地上部茎叶被冻死,但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肥水等栽培管理,仍可以重新分蘖,恢复生长,获得较好的产量。所以有“霜打麦子不可怕,一棵麦子发二叉”的农谚。小麦受冻后,通常的补救措施是浇水和补肥,补肥通常是速效氮肥,如尿素,配合喷施优质叶面肥,如辉隆宝,效果更好。在冬春多干旱的地区,如果冻后再遇旱,不仅使受冻麦苗得不到恢复生长,而且使冻害恶化,最后导致因旱致死。因此,冻后浇水补救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安徽农业大学对早期播种受冻麦田的观察,凡是主茎和第一大分蘖幼穗被冻死,第23小分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快生长,赶上未冻死的主茎和第一大分蘖幼穗发育进程,最后每穗结实粒与粒重也并未降低,只是单株有效穗数有所减少。又据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同位素试验证明,小麦受冻后,在一定时间内,冻“死”蘖的根叶均能继续吸收养分,同时冻“死”蘖与活蘖之间营养物质可以互相转移,而且死“蘖”向活蘖转移的多。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小麦受冻以后,只要积极采取肥水补救措施,是完全可以减轻冻害造成损失的。

二、优质叶面肥“辉隆宝”和“诺普丰”的功能与作用

(一)辉隆宝

“辉隆宝”具有六大功能:一是能激发土壤活力,补充营养元素,改善根际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二是能促进早熟增产。一般能使农作物提早3-5天成熟。粮食作物增产8-15\%,经济作物增产15-60\%。三是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四是能防病驱虫。在农作物防病治虫时,添加“辉隆宝”,对病害防效优于单用杀菌剂;对减少虫口密度效果也较明显。五是能增强农作物抗逆性。用了“辉隆宝”,农作物夏耐酷暑,冬抗严寒,多雨抗涝渍,少雨抗干旱。六是能缓解药害,降低污染。多年多地应用表明,喷施“辉隆宝”可以解药害,降污染,能促进被害作物恢复生长。

(二)诺普丰

“诺普丰”是高钾型水溶性复合肥,含钾量高达30\%,同时含有多种螯合态微量元素,如铁(Fe)占0.12\% 、锰(Mn)占0.11\%、锌(Zn)占0.11\%、铜(Cu)占0.10\%。作物喷施诺普丰后,能迅速补充钾素和上述微量元素,防止因缺钾、缺微而产生的生理性病害,同时,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

三、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油菜、小麦越冬期间,如遇气温较高时段,也有病虫发生危害,如蚜虫、小麦红蜘蛛、小麦早期纹枯病、油菜霜霉病等,要注意进行田间观察,适时开展防治。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2016111